今天小王把做完的数学报给我签字,我大概的替他看了看答案,发现有两题共3个小地方错了,我拿给他,和他说了让他改正。我刚说了个开头,他就马上懂了,飞快的改了一下就交还给我,我一看,才改了一个地方,又给他改,他又是随手一改,飞快的又递给了我,如此这般来回三次都没有把全部错误改完。
这个行为一下子按中了我的情绪按钮。我爆发了。在我的信念系统里,做得不好没有关系,态度不好很有关系。我严厉的批评了他,小王马上进入了凝固状态,一动不动,强忍着眼泪和愤怒(编者按,孩子在强权面前是无可奈何的。强权包括很多,父母,老师等角色)。
我批评完之后,问他,我说的话你认同吗?他说认同。我说你认同哪一句?他说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问也知道,当家长发怒的时候,采取的是指责和批评的态度,尽管孩子一直在身边,但是他的沟通频道已经关闭了。家长说的再对,孩子也听不进去。
之所以我喋喋不休的说了那么多,满足的只是我的需要而已,是我需要宣泄。我心里很清楚现在的我处于哪个状态(编者按,这就是家长的觉察)。接下来,孩子采用了孩子让自己好受一点的方式,他看书去了。我采用了我的方式,我离开了现场,忙别的事去了。当然这件事没有结束。
晚上,本来已经到了睡觉时间的姐姐,脱了衣服都上了床,不知怎的又爬起来要开电视看。在我的家中,没有开通有线电视,只能收到五个台的节目。因为我们大人没有看电视的习惯,所以孩子们对于电视节目也比较看得淡。今天姐姐破天荒的要开电视看,我就陪了看了一会儿,电视上正好播放的是倪萍主持的《等着你》寻人节目,一对夫妇收养了一个弃婴,抚养长大后发现女孩患重症地中海贫血症,需要血缘亲人的骨髓来救助,因此到节目中来寻找亲生父母。
因为这个节目,我和孩子们得以跳脱出自己纠缠不清的问题,有机会去了解别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在安安静静的看了女孩和她的养父母用尽全力求生的故事之后,铭铭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我明显的感觉到,我们都不再处于那股纠结的能量中了。
铭铭问我,妈妈,我的血能用吗?当听到我说他年龄太小体重不够的时候,又问那爸爸的血能用吗?尽管他没能帮上忙,但是我还是深深的感受到了孩子的善良,抱着他对孩子爸说,你看,我们的孩子多善良呀,他刚才问我他的血能用吗?(编者按,肯定5000次,5000次的肯定)
铭铭听到我这样大声的夸他,脸上露出舒服的表情(我是真的发自肺腑的觉得我的孩子善良,并不是为了弥补之前的发火)。再后来,我问他刚才妈妈批评了你,你的愤怒还在吗?他说早就没有了。我接着问,那妈妈刚才是为了什么发火?你还记得吗?他说:是我的态度问题,写的不好没关系,态度要认真。妈妈,我会认真的。然后,我们俩互相给了对方深深的拥抱。
在我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现,那个貌似被忽略的女儿在关键的时候会拉我一把,她无法用语言的方式激励我,但她有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当我不够苏醒的时候,她会刺痛我,让我醒来。
今天发生的事对我的启发是:当我们纠结在生活中的琐事的时候,不妨尝试着跳脱出来,去看看外面更广大的世界。家长需要扩大自己的格局,当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
当我们能做到:我清楚的知道我的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感受,我知道我的呼吸是急促的还是平缓的,我有一个念头划过,我知道我有这个念头划过了,我的手伸到这个位置,我知道我的手伸到这个位置了,我知道我的身体里,我的重心在哪只脚,我对我的身体非常敏锐,同时一个念头划过,我知道这个念头是啥,一个情绪上来了,我知道它是什么情绪,从哪儿来的,我要引导它到哪儿去,同时我现在知道我在讲什么,我清楚的知道我在讲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觉察能力就慢慢训练出来了。然而我们做父母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当然不可能凡事都做得完美,但哪怕能做到事后觉察,也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