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样的文化一定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句话,在某一刻,打动我们的心灵,而这些至理名言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些名言时时在心中徘徊,细细咀嚼,受益匪浅。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句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说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语言不畅。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出现困窘。修养德行预先立有主张就不会后悔。推行学说预先定有目标就不会走投无路。
这也告诫我们做事想要成功,必须做足长远打算。
《论语·卫灵公》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认为如果缺乏长远计划,必定有眼前的忧患。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指出“计划周密、考虑长远”是行军打仗的不二法则。
我们的主席在《论持久战》八八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朱柏庐教育子女凡事需要提前规划,他在《治家格言》留下“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警世格言。
《资治通鉴》载:唐朝颜真卿在担任平原太守时,看出安禄山有反叛迹象,就借口雨季来临,修筑城壕、暗中招募勇士并储存米粮充实仓库。
安禄山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不足为虑。不久,安禄山起兵造反,河东一带郡守逃的逃、降的降,只有颜真卿率七千甲兵守卫黄河渡口,因早有防范、准备充分,平原郡没有陷落。
颜真卿对安禄山的动向有预见,并提前做好了抗战的准备,预而习之,占得了先机,成功抵御住了风险和挑战。
我们都知道“未雨绸缪”的故事。鸟趁着天还没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使巢更加坚固。成语“未雨绸缪”即源于此。与“事预则立”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有这些例子都是告诫我们:居安当思危,有备则无患。平时对“不测之忧”多加防范、多做准备,万一哪天真有风雨灾害,不至于措手不及,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预,源自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和敏锐洞察,“先见之明”背后,是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判断。
预,是主动作为,为将来作打算,体现的是长远眼光和自我警醒。凡事多想一步,从最坏处、最难处作准备,这样就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在我们身边总会遇到这样的人,而且这种人大有人在。
比如说,有些人在做事前从来不做准备工作,一直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做事情,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会自乱阵脚,最后事情失败了,便将这一切怪罪于运气的头上 ,或者找一些借口做托词。
“考研失败了,都怪我运气不好,再多蒙对一道题就好了。”
“工作面试失败了,都怪我运气不好,面试官问的问题刚好我都答不上来。”
“这次旅行真是太糟糕了,运气太差了,没赶上火车。”
……
可是这些都归罪于谁呢?原于自己做事没有规划,没有充分准备,虽然理由冠冕弹簧,那也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最抢眼也是最令人瞩目的明星当属谷爱凌,谷爱凌用两金一银的绝美成绩实力打脸了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人。而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和付出。
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是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和技术上,都做足了功课,所以才成就了那举世瞩目的完美一跳。
人们往往在意一件事情的发生与结果,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永远记住这句话,成功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说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既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又要有未雨绸缪的自觉。
在问题出现前提前预判,在风险降临前忖度风险,在矛盾激化前思考解决之法,事先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
就算在形势大好,发展顺利时我们仍然“预”而不怠。唯有如此,方能“防祸于未萌、图患于将来”,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与收获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苦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希望在生活中,我们都做个凡事有准备的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