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全书有36篇,共1130个小故事,而德行篇被放在第一位,德行是指美好的道德品行,是社会认为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古人对德行也是比较看重的。
在德行篇里,有47个小故事,大多讲忠孝礼仪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荀巨伯看望友人却救了一个城的故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读完后就觉得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重病的朋友,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而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让敌人撤兵,这友情的力量也太伟大了。
还有几个故事也是写友情的。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华歆因为想看那个路过的贵人,放下书出门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要跟华歆绝交,看得我有点无语,不过也能理解管宁的做法,他怕华歆影响自己的学习,读到这里我也以为华歆德行可能不太好,但接下来读到几个华歆的故事,感觉他这人其实还是不错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个故事说明华歆的德行还是不错的,他一开始不想让别人搭船,就是怕目标太大容易被强盗发现,但王朗却让那人搭船了。当强盗真的追来了,王朗却想抛弃那个搭船的人,华歆把他留下来了,大有“要走一块走,要死一块死”的架势。
是啊,说好带你一起走,我们怎能把你抛下,这在动乱的年代,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还有一个让我喷饭的小故事,必须拿出来分享一下。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乡里敬仰郗公的贤德,商讨众人一起轮流供他饭吃。他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蹭饭。乡里就有意见了:“我们各家自己都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罢了,恐怕没有办法兼顾其他人。”
这个郗鉴也是奇人,于是他就自己去蹭饭了,回来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后吐出给两个孩子吃。
哇,这操作让雯雯子想起了仓鼠,心想他的腮帮子到底有多大,可以塞够喂两个孩子的饭,而且这样不恶心吗?
不过故事都说了,它发生的背景是永嘉之乱期间。
“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这个故事有没有虚构的成分,我不知道,但它侧面的反映了当时民不聊生的境地,对两个孩子来说,能吃到饭就不错了,恶不恶心又能怎样,好在孩子也争气,做了官,没有忘记他舅舅的恩惠,舅舅虽然不在了,他也尽孝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