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是我们现代人最怕的几个字之一了,但是在古代,穷有着不同的含义,让我们走近古汉字穷

图片发自简书App

穷的古汉语,外面是个洞穴的穴,下面是个鞠躬的躬,表示人在洞穴里伸展不开,无力施展的状态。

  说到穷,有个著名的典故是途穷而哭。说到魏晋时期的阮籍,喜欢架一辆牛车,随牛车漫无目的四处走,行到路的尽头就放声大哭,最后原路返回。他可以算的上是最早的行为艺术家了吧。

  生在晋朝那个荒诞的时代,你要不想同流合污,就只能放荡不羁,甚至无路可走。阮籍的行为艺术可以算得上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抗了吧。

  现在穷表示一种生活状态,但在古代,穷表示困境的极致。在艺术上,有一种普遍现象叫穷而后工,表示人在困境过后,迸发出巨大的艺术创作力。例如颠沛流离的杜甫晚年的诗境界愈加宏达,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创作更加豁达,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词作天高地阔等等,不胜枚举。

  穷的简化字保留了穴,底下改成了力,大概表示人在洞穴里有力使不出的感觉吧。

  面对穷,我们看到了古人途穷而哭的不苟且,穷而后工的自强不息,也可以领会些许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