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流水账更新有些晚,是因为回家很晚,几件事儿赶在了一起,回到家里时已经将近午夜了。有好长时間不喝酒了,即便喝些,也尽可能不喝白酒或啤酒,衹是喝點红酒。不过喝红酒,我还是喜欢喝通化葡萄酒厂出品的“老红梅”,原因有很多,但最让我迷恋还是它的口感好——甜。
我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小时候不知道有甜点一说,但对一切甜的能吃的东西都喜欢,每次吃甜的东西时,我都特别开心,这种习惯和感觉一直延续到现在。上幼儿园和刚上小学时有“忆苦思甜”,先喝一小碗米糠粥后,再吃几粒糖球,从心里为自己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而幸福、自豪。
昨天晚上喝了点红酒,通化“老红梅”,喝得不多,也许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一直很乏倦,微微有些醉意。我喜欢喝酒的感觉,特别是跟意气相投的同学或哥们一起喝酒的感觉,能喝得開心、喝得盡興。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有一句诗我非常喜欢:“桃李春风一杯酒。”我觉得说的就是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喝酒時的感觉。好喝而无量,一口酒下肚,面色便会微酡;如果半杯酒下肚,脸便会红得像個關公。早就聽人説喝酒脸红的人好交,也有人说喝酒脸红的人有量。我喜欢前一句话,也自认为是这樣;而后一句话根本就不適用於我。
本学期的最後一次月考。考试对学生来说是折磨,而监考对老師來説是煎熬。在我上学時就有这樣的说法:“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儿。”我猜不透學生們的想法,但我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跟现在孩子們比,我們這一代人比他們幸福得多。無論是在校學習的;還是已經完成學業准备或正在擇業的;還是已經工作了的,现在的年輕人要面临着好多种名目各異的或大或小的考試。我没有反对考试的意思,我想説的是要让考试真的有意义,别讓人生蹉跎在那些爲了考试而考试的没有意义、無休無止的考试之中。
上周日接到程翔駕校的電話,才想起來报考駕校的事儿。老早就有考駕照的想法,但總也没有付諸行動,一拖再拖,拖了好多年,一直拖到现在。两周前,跟東哥、五哥一起去程翔駕校报了名,如果没有他俩的鼓動,我可能還會無限期地拖下去。上周日預約了本周周五的科一考試,下載了软件,模拟答题,練練手,心裡多少有了點底,剩下的就要看明天上午的運气了。
有些書讀起來很費劲,换句話説就是,讀这樣的書不僅費時、費力,還勞乏心神。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傳》我已經讀了快两年了,一共三卷的書,我連一卷都没有讀完。最初讀此書時,是給自己下了任務的,每天至少讀十頁,剛開始還能堅持,但後來不知怎麽就擱淺了。我記得我曾聽説过,越是這樣讀不進去書,越有讀的價值,我想起在延邊上學時讀黑格尔的《小羅輯》、叔本華的《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時的那份折磨和煎熬,讀的过程或許很痛苦,但讀完最後一頁時的那份成就感也着時讓人自豪。
“在人们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叔本華《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