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接到通知,这周开始复工。心情既高兴又忐忑。
喜悦的是,由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除了参加小区内的党员志愿者活动和取网购的生活物资之外,这段时间没出过家门,这回终于能够挣脱这束缚的牢笼,正常生活和工作。
忐忑的是,疫情还没有结束,防控工作不能放松,时刻注意安全防护,警惕疫情的反扑。
于是头天晚上做了准备,把需要的防护用品准备起来。口罩、手套、护目镜、酒精......一样一样地将其摆好,生怕遗漏。
匆匆吃过早餐,全副武装之后出了门。由于本区域的公交还没恢复,叫了个网约车,约2分钟左右司机到达。打开车门,用酒精喷洒了一下,问了问司机:“刚才消毒过了吗?”司机答道:“刚刚喷过,窗户开着通风呢。”
于是坐上了车,早晨的风还是冷飕飕的,咻咻地从窗前吹过。往右顺的头发倒吹成了“左分”,“狗熊”一般地蓬松和凌乱。
马路上的车三三两两,通行十分顺畅。路过“高翔”工业区,每个工厂门前挂起红灯笼,拉起欢迎工人返厂上班横幅,可是依然冷清,往日熙熙攘攘的场面只能留在印象中。大部分的工厂门前冷冷淡淡,不见一个人。唯有一家眼镜厂的闸门之内聚集了一些工人,在翘首等待布置工作任务的下达。
沿路的大部分小区基本还是实行封闭管理。譬如,像我们居住的封闭小区,把门一关,只留一个门出入,实行体温检测和“绿码”通过。开放的小区则用木板、铁栏等障碍物设置关卡进行人员的出入管理。
街道上显得几分萧条,熟睡的城还没完全苏醒......行人不多,且戴着口罩,偶尔觑有市民提着菜走过或三俩站在公交站等车,缺少了那么几分生气。市委市政府这段时间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多市民都形成了“少出门、戴口罩、不聚集”的习惯,自觉抵御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商店基本也是大门紧闭,歇息停业。
九山路通往单位门口的桥上,小区志愿者设立了一个关卡,简单地询问几句,亮出“绿码”便可通过。单位门口依然还要再一次监测体温和凭“绿码”进入。或许是自己的头部吹了一路的风,或许是门卫的手抖,检测到的体温居然是34度,心里暗暗笑了笑:岂不成了低烧了吗?
卸下护目镜,摘下口罩,打卡机识别了许久,才认出我来。折腾了一番,总算打卡成功。门卫、巡警在一旁与我说话,虽他们戴着口罩,但距离没有达到1米之外,多虑的我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尽量憋住,万一“飞沫”泄露,就会有交叉感染的可能。
到了办公室门口,又是一番的折腾,摘下手套、口罩和护目镜,拿出手机,并排放在门口的书架上,用酒精翻过来翻过去地消毒一回。办公室一个多月没有“光顾”,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于是打了些水回来,将办公室桌面的物品全擦洗了一遍,将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并在空中喷了几下酒精才放心坐下。此举不当,酒精本应该用来擦拭的,既然喷了就算了,下回改之。
匆匆记之,回过神来,开始了工作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