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学第七十六天,上课第五十七天。
天气回温,日里很暖,太阳发出的热量与春天不相上下。早晚温度还是很低,与秋天的凉爽相比,这是一种刺入肌肤的寒冷。下班不着急赶回家,等太阳升的高高的再去街上,吃着自己喜欢的早餐,然后去往菜市场。每逢值班,从家到医院,下班再从医院到家,几乎沿着新城老城绕了一圈,这样的日子还有三年差两月余。
下班时一路在想早餐吃啥呢?水饺,馄饨,肉丝面好像都不太想吃,包子馒头花卷也不想吃,突然间看见做饼的摊子,饼在平底锅里中煎的吱吱的响,直到两边金黄。原来潜意识里想起煎饼的味道了,虽然我很少在外买这些油炸的早点,总是怕油不干净,且重复高温安全有待考究。去政府隔壁的弄口那家饼摊看看,每每打那经过总是看见有人站在摊前,想必味道还可以吧。
最近老城区到处在修路,上街也不太方便。从医院后门出来,右拐上坡再沿祁红花苑大路直行数百米,左拐下坡顺着阊江河直行至平政桥头。一路上,裹着暖阳吹着冷冷的河风,骑行速度慢一点不冷不热,稍微加点油门,冷冷的河风迎面吹来,呼呼的往袖口里钻,往脖子里钻,往头发缝隙里钻,不得不将速度降下来,反正胃里暂时也没发出抗议。其实如果不顺着河边,可以直穿主街道,距离近了很多,温度也会高几度。尽管如此,还是喜欢沿着河边走,喜欢河上缓缓升腾的雾气恍若仙境,喜欢河对面岸边的棒槌声声敲打着石浦,喜欢观景带那一排长长的垂柳,还喜欢晨练归去手执太极扇的老人家。
一路骑一路看一路想,经桥头右拐至中心广场十字路口,后右拐数十米再右拐直行即可看见小摊。去时已有二人在等,锅里尚有三个饼在煎,问其可有我一个,答有的。摊子很简单,三轮车上支起一炉子,旁边一块案板,干净的案板上有三个菜盆,腌菜萝卜丝,还有一空盆不知啥菜。盆前有一袋子装着刚和好的还冒着热气的玉米粉团,老板娘手脚麻利的揪下一块粉团,在案板上柔几下两边拍拍,致其中间厚边缘薄,舀起一大勺馅,半是腌菜半是萝卜丝,顺着一个方向收口,最后在案板上用擀面杖轻轻压平,放入油锅中。说实话,纯玉米粉饼不太好做,玉米粉是粗粮没有粘性,不像面粉随便捏捏都行。看着玉米饼在油锅里慢慢定型,变黄,翻边,直到两边金黄捞出控油,诱人的玉米饼所有工序才算全部完成。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那时总是喜欢吃饼里头的馅,皮趁家人不注意时就扔进猪食槽,因为饼皮比较粗糙,吃在嘴里都能感觉粉的颗粒状,加之煎饼的油少,所以既讨厌吃皮,又怕家人骂浪费粮食,总是偷偷的扔掉。而现在不知为何,每每吃着粗粮,总觉着味道较以前好很多,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吧。
饼吃完已是十点半,匆匆赶往菜市场,匆匆回家,匆匆做饭。准点做好饭菜,等着一大一小回来。小李到家,瞅了一眼双十一入手的新锅,高兴的说:“妈妈,这锅颜值太高了。”“不仅颜值高,煎炒炖煮多功能,典型的内外兼修。”然后开始说起学校的点滴,说学习上的难易,说同学之间的相处,也说其他的八卦。我问她本周要期中考试了,可紧张?她说还好,再说紧张也没用,紧张替代不了成绩。她说感觉有点对不起地理老师,因为地理课她们很少听,大部分同学在写数理化的作业。我问她:“你那么喜欢地理,放弃它会不会很难受?“那怎么办呢,虽然是新高考,但我们还是实行旧模式,理科生依旧是物化生。”听了这话我有些替她遗憾,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得办法,原谅她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成绩尚且没有那么优异,因此取舍之间必有得失。很早之前跟她聊天时,我曾跟她说,做好此刻该做的事,将来才有机会去认识世界,去丈量世界。地理不止在书中,更应该在你的眼里,心中,脚下。
吃过饭略作休息,开始午睡。醒来她去学校,我看看书,到点做饭送饭。晚自习到家,我又一次窝在沙发里睡着了。
日子平常,且有规律。常常坐在书桌前,看着眼前的防盗窗仿佛牢笼,然而远处的象牙塔时刻提醒着我,牢笼亦是天堂。
(补2021.11.15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