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成功的失败”
“一出生就是一个失败者”
“我父亲酗酒,母亲整日打牌”
伴随着《消失的她》的观影热潮,其中的诸多话题引发热议,#消失的她畸形秀#、#泰国孕妇坠崖案当事人谈电影《消失的她》#、#消失的她原型#、#消失的她绝世大甜剧#等相关话题占据微博热搜榜,而今天,我们从“原生家庭”这个角度分析,探索一下何非的原生家庭在他的整个性格塑造中占据什么样的角色。
何非的原生家庭:
爸爸是酒鬼、妈妈是牌迷,而酒鬼的本质是不自律,赌鬼的本质是贪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两个典型的特点也深深地烙在何非的骨子里,让他在赌博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制力,抗拒不了诱惑、放纵自我,走上不归路。
另一方面,何非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大概率是没有温馨可言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是自卑的。没有依靠,没有陪伴,没有支持,没有榜样,还可能会遭受醉酒后的毒打、承受“拖油瓶”的嫌弃,一定程度上对何非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惯。
朱一龙也在知乎中对自己饰演的何非写到“要说他是‘高智商犯罪’,其实也算不上,他就是一个能力匹配不上欲望,作茧自缚的普通人。”
原生家庭不良容易产生什么影响:
1.难以相信别人:
原生家庭里没有关爱,使得何非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不信任任何人,不信任妻子,不信任律师,热衷于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中。甚至在李木子不愿帮他以后,就认为李木子和别人都一样看不起他,感觉不到爱,也不会感恩。
能遇见美好的前提是,你得真正地相信美好。
2.自卑敏感:
在电影中,何非第一次向木子介绍自己时就说到:“我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从自我判定上面就将自我放在极低的位置。在自己的过往被揭开开始,向律师何曼说到“我一出生就是一个失败者”,尝试将自己的错误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失败上。
不良的原生家庭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一直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会迫使孩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他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关爱,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错误,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错误。
3.寻求慰藉
何非在剧中提到自己家里穷,导致自己没有上大学,一个人要很辛苦地在大城市打拼。
贫穷不是悲剧,但贫穷带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让你的生活成为悲剧。一次偶然的网上冲浪,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赌博,也自此陷入了赌博的深渊中,对金钱、赌博的快感有着无止境的追求,甚至为了骗取高额财产谋划杀妻。
4.渴望被认可
由于小时候几乎没有得到家里人的夸奖和支持,长大以后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换取别人的认同,因此,最初的何非刚到上海时就身兼数职,迫切想要在大城市扎稳脚跟,生存下来。
5.容易患上CPTSD(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
何非第一次和假木子对峙时,由于精神紧张,准备吃药,发现是二级处方药三唑仑,用于舒缓神经和焦虑的,在电影中也多次出现何非吃药的场景,除此,在何非被绑在手术台上时,医生说注射加大剂量的地西泮,地西泮又名安定,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等症状,彻底将何非塑造成为一个精神不健康的形象。
从心理学上说,如果成长的环境使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没价值、不安全或者不被倾听,总是深深地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便有很大的可能性有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和PTSD有很多相似性,也包括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和高警觉。除此之外,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还有以下特点:
(1)在情感调节方面存在严重而持久的问题;
(2)认为自己失败或毫无价值,对创伤事件有羞愧、内疚或失败感;
(3)难以维持人际关系和感觉与他人亲近。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从剧情走向可以发现,原生家庭幸福的木子,在何非每次犯错后都选择了原谅,并一次次相信何非可以戒掉毒瘾,期待他的幡然醒悟。也是木子这份纯真善良,过度包容,让其落入何非的圈套。
而何非的原生家庭可以说是是导致他走上这条不归路的诱因,一次次的以自己的原生家庭骗取木子的同情心,以及事后用自己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为自身开罪。
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当一个人已经步入社会许久,还将自己所有的失败归因于出生家庭,足以见得此人的懦弱。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生,这是残酷的,但我们仍然可以组建新的属于自己的梦想生活和家庭。
1.往日之事不可追
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底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原生家庭的创伤,一步步走到现在。
而很多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的人,在这种阴影笼罩下,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诉求,在日常生活中战战兢兢。
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回看过去是及其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的事,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稳步向前,重拾自我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正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所言:若是天天在这愁苦当中,日日怨怼,那可就真要困在这愁苦里了,不如像房妈妈似的,挣扎向前。
2.重视自己感受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特别是那些让你不自在的、灰暗的感受。
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是我的父母,我不应该忤逆他们”这样的想法会让你感到无助、无奈,甚至绝望。请记住,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要学会表明自己诉求和立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敢于说“不”,允许自己愤怒,拒绝道德绑架式的无条件妥协。
3.“以自我为中心”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写过:“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依然选择离开他们。你可以每天想念一个人,但依然为他们不在你的生命中而感到庆幸。”
完成思想的自我界定,请保持你与父母在情感上的独立。这种独立,并不是让你与父母绝交。
自我界定,就是你可以不受父母的灌输和影响,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不在意父母的感受,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不允许别人对我们恣意安为,然后在关心他人和守护自我情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不再自我惩罚
很多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的人,会将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意念性地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甚至会选择不要孩子,他们会觉得“我不想让孩子像我这样痛苦”、“我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
我们要卸下童年不幸遭遇的重担,把这个责任还给应当承担的人。也许他们不会接过这份责任,但是我们依然要划清界限,停止自责。
5.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寻求帮助并不可耻,必要的时候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以科学完善的方式缓解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痛。
在咨询中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通过专业的家庭教育重建自己内心对家庭的认知,避免因创伤,对组建家庭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