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我上课打瞌睡,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而在开始前老师会勾画重点,然后我再每科开三天夜车,几乎每次都可以考到二等奖学金名次。
之前我认为这是我聪明,而今天我有了新的解读。
首先,上课真的提不起精神,从身体角度来看,再回想大学期间的作息,根本没有12点前睡觉的时候。加上人多的大教室空气不流动和我本来不是太好的体质,血液含氧量低导致昏昏沉沉,几乎每堂课都睡着。然后,从主观意识上来看,大学里的课程我真心不感兴趣。完全没有高中时刚遇上物理化学时那种好奇心驱动,上课只是因为学生必须上课。另外,从氛围上来看,大学同学没几个是认真学习的,即便是认真学习的,几乎大家之间也不讨论功课内容,最多一起去上自习,各看各的书没有交流和讨论。
从这些来看,内在的驱动力、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带来的身体基础以及氛围真的是学习里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啥我开三天夜车也可以考个还算不错的成绩呢?同样的是那些知识,那些我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内容。现在回想,感觉自己像在玩游戏一样。
首先,我设定了明确的任务——把老师提过的重点知识全部搞懂,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然后,难度配置。我已经有了多次开夜车现炒现卖一门功课的经历,我有信心,只要三天晚上每天晚上4个小时左右的专注,我不可能会挂科,而表现好还可能会得奖学金。最后是反馈,学完马上去考试,这本身就是及时反馈。也是我每一次都如法炮制的信心基础。
当然,这种看书做题的输入方式,只是学知识的第一步,根据遗忘曲线,真正的要掌握知识,是需要不断重复,最好通过实践得反馈,反复去思考调整再实践从而内化。之前的方法只适合应试,不能算真的学习。
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接下来要展开延申的部分。
说实话,我真的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一点点成就感都没有,所做的内容没有一项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是,奇怪的是,通过时间开销记录,我很多时候可以一次性专注2个小时一直处理那些我觉得毫无价值观的事情,是真的专注那种。
其实,那些专注的时候我真的又是在“打游戏”。如果全都是一些特别零散的事情,单项处理时间都很短的那种事件,我玩游戏的任务就是完成两个番茄钟。如果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大任务,为了让自己尽快进入我也会设置一个番茄钟,以完成一个番茄钟作为任务。但是经常的结果就是,番茄钟结束自己还会继续直到另一个重要事件的打断,从而自动将游戏的任务变成了做完那件事情。对于难度不大的工作,把“完成手上全部工作”变成游戏的任务,或者把完成一个番茄钟变成游戏的任务。这样来看,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是我能力范围内的就行了。所以,即便在做一份我并不感兴趣的工作,对现在的我来说也并不痛苦,依然可以很充实。那这里的反馈是什么呢?反馈是我能否在我设定的时间内完成我设定的工作量。我能否按照我的每日计划完成绝大部分内容就是反馈。
这样看来,我工作的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把自己从一个自我管理小白变成一个自我管理达人的过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这本身就已经是我的内在驱动力了。现在参与的拆书帮里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自我管理系统,每天都在这样做。这群人就是我自我成长的氛围。他们不仅在做,还有人写书出来,还有人会做分享。
我的工作是销售助理,如果我跟别人说,我每天都在进行认真的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可能对方会在心里发笑。这样的一份工作,就是一份打杂的,别人叫你干嘛你去干就行了,有啥好自我管理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就是这些自我管理,让我离开曾经那么多的抱怨,那些感觉绝望的日子。
就是这些自我管理,让我合理安排出时间去学习新东西,给自己充满能量,也为未来不断填充希望。从学习里,我发现了我对儿童教育的狂热兴趣,感觉为未来找到了一点方向。而自我管理,就是我自己的个人操作系统,是我未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必备的基础素质。
当然目前只是刚尝到一点甜头,还需要不断去完善和固化。而我的工作和生活正式我去精进自我管理的道具或者叫素材。
总之,学习和游戏,工作与学习,工作与游戏,可以不用分得那么清楚。既然都是好的东西,那就一起互相融合互相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