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作者:孙瑞雪
❤️❤️ 本书核心:
完整的成长是指儿童依靠自己的精神胚胎(自我),借助于自然的内在环境和父母、社会创造的外在环境,根据精神胚胎的引领,通过生命年龄的不同阶段,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我。
❤️❤️名词释义:
精神胚胎:天然的、蕴含真、善、美的完整精神个体
内在环境:通过身体、情绪体、感觉体、心理体、认知体、精神体连接,形成的一个完善的系统。
❣️❣️重点:
身体: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成人由于固有的认知偏见,常常阻碍孩子通过身体去探索世界,这同时也阻塞了孩子通往内在世界的大门。有很多在大人看来都不被允许的行为,往往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始。
情绪: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允许孩子情绪的流淌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成长。这些情绪不仅指那些成人定义的正面情绪:开心、愉悦、幸福,也包括所谓的负面情绪:恐惧、害怕、伤心。
我们都需要学习给孩子时间让他/她抒发自己的情绪,并陪在身边不做任何评判。
感觉: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一个人的感觉不可能被教出来或者是被别人灌输进去。只能是他/她自己真实的感受了才会有觉察。
生命伊始孩子天然拥有与自然法则相连接、强有力的系统。通过感觉他们发现、了解并适应这个世界。我们只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陪伴孩子经历感觉的过程就好。
心理: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儿童通过身体、情绪、感觉形成自己的心理。我们应该尊重并且给孩子的心理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流淌。
只有经历一次次的心理过程,外在世界的事件才有可能被接纳,与内在融合。
认知: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认知是儿童通过真实事件的发生,同时内在环境对一系统感觉、情绪、心理做出的归纳、整合。
精神: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精神就是自我。儿童需要通过以上内在环境的自然流动,形成自我精神。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都有可能影响孩子完整自我的形成。
0-6岁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成长期,通过身体、情绪、感觉、认知和心理的构建,完成与母亲、与世界的脱离,形成自我人格。
在这个时间段内父母其实更应该扮演的角色是陪伴者而非指导者。越多的干涉,越多的要求,反而不能让孩子“完整的成长”。
共勉! 我是小何姐,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