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行业中,最成功的那前5%的人,都是因为喜欢,是从兴趣出发.而从利益出发的人,只能做到前20%到前5%之间的一个水平,并不是最好.
快乐教育:想要避免让孩子学得很"痛苦",而不是想让孩子不"辛苦".
对于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称为好人.我总是和我的孩子们讲,"你们是否能上好大学并不重要,关键要成为好孩子.""只要你是个好孩子,即使上了一个大专,爸爸也会爱你的."
为什么那么看重成为好孩子这件事呢?因为我看到太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逼迫孩子做这做那,最后适得其反.
对于每个孩子,上帝都给予他们一些天赋,靠着那些天赋,他们应该能过上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敢于"放纵"孩子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相信人类有向善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在的欲望,让他们自己自觉地去学习进步.
而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天赋,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够发现.
今日思考:
"读书是一件辛苦活",如何看?
任何事情想把它做好,都是辛苦的,所以读书辛苦很正常。不同之处在于有些人是怀着兴趣和求知欲去读书,尽管读书本身很辛苦,却能从中享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越读越好,读的越好越爱读;而有些人则是带着功利心或目的性去读书,一点都不享受读书本身,整个过程就会十分煎熬,大多数人就会逐渐放弃,即便一小部分人靠着自身的天赋和良好基础最后也获得了还不错的结果,但只能到这个程度.没有兴趣的读书,很难把书读到前10%.
读完吴军老师这篇文章,其实很想哭,因为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读书既十分辛苦,又很痛苦,最终我的成绩很一般,大学读了国内的二本。这跟我小时候父亲的教育方式有关。我父亲特别重视我的教育,因为在我生活的那个环境里,读书上大学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父亲在我身上也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相对而言身边其他家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陪在我身边,看我写作业,然后写完亲自检查。对我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课文,中午回家完成二篇毛笔字,一篇小楷,晚上放学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写一篇作文,直到晚上十点才能休息。这些事情本身尽管辛苦可并没让我感到痛苦。真正阻碍我健康成长的是,只要我父亲在家,我几乎没有任何玩的权利,父亲就像阴云一般笼罩着我的整个童年,并且从我上小学开始,父亲他总是给我灌输一种思想,我将来是一定要上名校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的,这是我的使命,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渐渐的,我形成了一种思维观念,活着就是为了读书,为了取得好成绩,却导致我从内心对读书不感兴趣,更可怕的是,我的内心越来越脆弱,因为感受不到成长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父亲他从来不会问我,快乐吗,心情好不好。就像一棵小树苗一样,从小吃的是激素,而缺少阳光和真正的养料,即便后来我成为村里仅有的几个大学生之一,看似有了些成绩,实则根基是脆弱的,不稳固的,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面临崩塌。上了大学以后,人生目标算是实现了,然后却再次陷入痛苦之中,因为突然没有了人的目标。我一开始企图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目标来支撑自己的内在,好比也要去改变世界啊,要如何如何,后来发现自己只会越来越累,越来越不堪重负,再往后我发现其实人生没有目标也可以活,现在认识到目标本身不是活着的目的,而且一种让自己活的更好的手段,设定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