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说过,躯体与灵魂交融,难以分出孰轻孰重。世上任何事物,即使是上帝,也当众生平等。
——摘自《忠犬八公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193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1987年拍成日本电影。2009年12月,该片的美国版本上映,由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 这是一部特别简单朴素的电影。简单、自然、纯粹、忧伤。简单的故事、场景、对白;朴素的表演、主题,共同构成一种感动和思索,看后久久萦绕在心怀。
音乐教授帕克(理查·基尔饰)在小镇的火车站拣到一只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的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只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最终,帕克对小狗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反对养狗的妻子卡特(琼·艾伦饰)。八公在帕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早早便爬在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对它更加疼爱。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前从来不会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去世。帕克的妻子、女儿安迪(萨拉·罗默饰)及女婿迈克尔(罗比·萨布莱特饰)怀着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可是不明生死的八公却依然每天傍晚五点准时守候在小站的门前,整整十年,等待着主人归来……
“这是一部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看的电影。这是一部跨越语言障碍、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影片。”男主角饰演者理查基尔曾说。的确,电影的叙事语言简洁明了,场景只在小火车站、帕克家中和学校舞蹈排练厅之间转换,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只有忠犬八公和帕克一家人,帕克的朋友、卖热狗的商贩、小火车站站长和卖肉食的夫妻都只是衬托。人物之间的对话与日常生活无异,就像我们每个人见到熟人和朋友的招呼和问候一样。而怀旧的色彩贯穿始终,无声的渲染着温暖而忧伤的气氛。
帕克是那么温情的男人,生活优雅、平静、幸福。和八公的相遇后,帕克可爱成一个孩子。在帕克的坚持下,小八,这只充满灵性的秋田犬,终于成为帕克家的一员,成了帕克忠实的伙伴。每天早上小八送帕克到小火车站,下午准时在车站门口等待帕克回家。当我们看到小八见到帕克时的欢喜和嬉闹时,不管是否饲养过宠物,内心也会充满怜爱之情。那温情的甚至是永恒的生活画面,不也是每个人心中的祈愿吗?帕克如往常一样到达小火车站,如往常一样买早餐时和小八告别,他在钢琴演奏获得成功即将离开时突然倒地,周围的人没有惊慌和喧哗,面对命运的无情,导演仍然选择了简化和平静,仿佛那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没有眼泪,悲情却笼罩心灵。
小八的去留问题是故事中唯一的夫妻矛盾,影片也以温和的方式呈现和化解。帕克的妻子,一个内敛的知识女性,言语不多,甚至表情淡然,更多时候她只用眼睛说话。影片中她多次站在窗前,平静的看着窗外:帕克、女儿、小八。她从反对到接纳的过程,只在窗前的凝视中完成。窗外是帕克和小八嬉戏的情景,窗内是卡特温情而慈爱的眼神和雕塑一般的身影。在女儿回家、结婚、怀孕时所表现出来的母爱的喜悦,随着帕克的突然离世而全部收敛到内心深处。这个处变不惊、悲而不伤的女性,仿佛洞悉了生死别离,沉静而有力量,带着智慧和岁月的光芒,默默离开,又默默归来。
小八的视角是影片很独特的构思。小八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知晓。生与死的距离,对于一条狗来说,它无法参透,它只相信,他的主人会回来。 它的生命如一汪流水,一点一点在车站的青石台上年复一年地流逝。作为一只狗,它有它的原则,不离不弃,不论生老病死。它卧在那里,十年,坚守成一道风景。小镇的生活一复一日,人们习惯了小八的身影,仿佛帕克也不曾离开。
最深的悲伤是无泪的。在小八孤单的身影,忧伤和期待的眼神,日渐憔悴的面容里;在肃穆的墓地,默然的送别,人们对小八的怜爱中;在卡特坚定的眼神和一如既往的沉默时,我们看到了一种悲伤也看到了一种力量。无言的平静和无声的忧伤后面是对命运的接纳,生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样成为人生的一部分,而爱是连接生死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