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流感盛行,好多孩子咳嗽发烧,每天都会有几个孩子缺席,真是心疼。我跟学校反映了这个事,相关领导说利用下午放学时间,给教室里消消毒,尽可能减少感染率。我也跟孩子强调,好好吃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赶跑“感冒君”。
这个周忙完一堆的检查后,到了周五才找出点时间,兑现之前的承诺,“21天好习惯挑战计划”的后续工作——抽奖活动。这次挑战成功共有23个孩子,我设置了不同的奖项,有物质也有精神。我把一个小包装盒改成抽奖箱,把印有奖品的小红纸条放入盒中,让孩子们依次抽取。为了制造惊喜,不让场面过于混乱,我告诉他们抽好之后不要着急打开,老师喊完“一二三”的口令后一起打开。打开纸条,孩子们脸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情,惊喜、失落、惊愕、沮丧,最后还是被我一一化解,每一份奖品都有着它存在的独特意义。有的孩子抽到了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荧光笔、一包小点心,物质的奖赏固然惹人羡慕,但是精神奖赏也不容小觑,独一无二的。小照同学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同桌,下午心意达成,换了新同桌小烁。小璇是获取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师生俩紧紧相拥,另一个孩子帮着拍了一张合影,这可是弥足珍贵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份留念就会越有意义。小禄抽到了可以减免一次家庭作业,结果旁边的孩子杞人忧天,担心小禄拿着这张纸条要求一个假期都不写作业咋办?我有点哭笑不得,我说:“这可能只是你的个人想法吧!酷爱学习的小禄怎么会这么荒唐,如果这样一个假期下来不知道会落下多少知识呢?”人家小禄说我要收藏这张纸条,不用兑现,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小涵获取的是老师的赠诗,有的孩子羡慕说真是幸运大奖呀!当然仅此一家哟!小窦同学抽取的是给全班同学表演一个拿手节目,有的孩子幸灾乐祸 :“老师,这是奖还是罚呀?”我说:“当然是奖呀!快要元旦了,老师给他一个舞台,给他安排好观众,让他展示自己的才艺,难道不好吗?”孩子们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小窦一听紧眉头舒展开来。我给小窦一点时间,利用周末好好准备准备,下个周一表演给大家看。平常孩子们看待问题还是比较片面的,但是被我一分析,都还心悦诚服,觉得蛮有道理的。还有值日班长、老师的小助手等等,这次能够获取抽奖资格的孩子都是幸运儿。其实,我当然更加希望全班同学都能获此殊荣,但是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行。我也跟孩子们说了,寒假开学,我们还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不过那时是靠完成寒假作业来获取资格了,每个人机会均等,靠自己来把握。
下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学校旁边的隧道,占有一年的操场也很快就要恢复使用啦!而且下个周这个隧道也要开通使用。学校领导觉得机会难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就组织中高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一下近距离研学活动。孩子们排着队伍,像一群出笼的小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见到施工人员热情地摆手打招呼,这礼貌还是蛮不错的。我嘱咐他们一路上要认真观看,留意观察,回来我要考考大家。一个小时后,孩子们回到教室,有的孩子可能平常缺乏锻炼,比较矫情,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拖拖拉拉地不说,还得一个劲地吆喝:“哎呀,累死啦!脚都肿了,腿都酸啦!”小李悄悄跟我说:“老师,那个叔叔告诉我们,要让我们好好学习。”我说:“是啊,叔叔说得有道理,挖好这个隧道,不能光凭力气,也得靠大学问呀!得靠高级工程师精密的设计和计算,一点偏差都不行。这些工程师都是学习上的高手哟!”孩子们若有所思点点头。正好中午发奖品,还剩下些点心,有奖竞猜开始,“出了隧道北口,看到的宣传语是什么?”“黄海明珠,钢铁新城。”“隧道里每隔不远,会有三个红色的标志是什么?”“三个消防提示,分别是泡沫栓、消防栓、灭火器。”回答对的同学一脸得意, “嘿嘿,猜都能猜对。”这个隧道什么时候动工,什么时候启用?”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不过都在我刚才的介绍中提到了,就看听讲时用不用心了!最后奖品发完啦,我说奖品一下子填进嘴里就吃光了,但是这些知识装进脑子里就忘不了了!做为岚山人,见证了第一条隧道的落成,这也蛮有意义的。
每当期末复习,都是一场“硬战”,我觉得我们老师还是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就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我告诉孩子:你们可以不会,老师慢慢教你们,一遍两遍三遍,不厌其烦;可是你们不能不学,在课堂上装模作样,好像在认真听课,一提问,站起来啥也不知道。老师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对待,比如要求把掌握的知识点,不能只是象征性做做样子,要实打实地去做。每次听写的错误词语是否在书中做出标记,分析了出错的原因了,做好了强化练习。说实话,期末复习不想搞什么题海战术,也不想把那点知识倒过来翻过去地练,这个学习的效率一定要提高上去。要不随着年级的升高,你会发觉好多孩子把时间耗在了那些死记硬背的基础上 ,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提升,那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大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被邀请去武大做演讲,只见他走上讲台,小心翼翼地从随身携带的箱子中拿出了一只公鸡。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全都看得发愣,很诧异陶行知为何要拿出一只公鸡。陶先生面对着一张张惊讶的面孔,慢慢地将一把白米放在桌上,随即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公鸡吃桌上的白米。可大公鸡把头偏向一侧,叫了起来,并没有吃桌上的米。如何才能使公鸡吃桌上的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塞进鸡的嘴里。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陶先生慢慢松开握着公鸡头的手,让公鸡自然地在桌子上行走,并后退了几步,大公鸡不用陶行知强迫,就开始吃起了米。
陶先生看着公鸡,慢慢说道:"在我看来,教育孩子就像喂鸡。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会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教孩子知识,其实真得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填鸭式的教学往往收不到好结果,唤起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学习效果或许会更好。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并朝这个方向努力。
整装待发,参观隧道:
期末复习,孩子累,老师何止不累?这是常态
老师满腔热情地讲授,孩子们说不上脑子里空空如也。
老师想化身成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在知识的海洋里总会有掉队的,老师们尽力就好。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