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奇葩”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后来,该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常常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不落世俗,个性十足。现在,这个词更多是带有调侃和讽刺的意味,指与原本美好出众的事物不同。更多情况下,“奇葩”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我提及的学生则属于后一种解释,行为另类,举止怪异,身为学生,基本的职责已经缺位——人在学校,却神龙见首不见尾。
大学英语课依照惯例,课前由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按照次序,应该由服装专业的Y登台。可是,左等右等,他没有出现,我以为这位同学要么迟到了,要么没有做好准备,羞于表达。于是,我向学习委员询问,得到的回答是他旷课不止一次了,这次依然人在校园,但不愿在教室露面。还有个同学反问道:““老师,你从开学难道在课堂上见过他本人?”
我一时哑然,也听明白这个同学回答中潜在的含义,就是Y压根就没有在本学期的课堂上出现过。于是有些愤怒和懊悔,不仅为这么张狂的行为生气,而且懊恼每次上课完成授课内容,班级考勤并不是每次都作要求。这样把关不严的结果让某些同学钻了空子——Y就是其中一位。
课前演讲时间已过,仍有学生萎靡不振陆陆续续来到教室,我不由有点恼火。为了严肃课堂纪律,我让各班学习委员点了名,告诉这些纪律涣散的同学,此次暂且记为迟到,但课堂上要朗读一段课文,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课后可以销号,本次暂且不予追究。倘若不思悔改,下次依然迟到,那么记为违纪两次,平时成绩将受到影响。之所以如此宽容,因为课堂管理讲究张驰结合。不管他们多么过分,我还是希望每到期末,还是不要出现大范围的挂科。另一方面,给他们悔过和弥补的机会,也希望他们珍惜光阴,真正学有所得。
Y的个人行为则不同,因为他触及到了一个在校生的底线,也触及到了老师能够容忍的底线。
Y的肆意旷课其实并非个案,每届都有奇葩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14级环艺专业的L。这两位旷课,情节雷同,都是高扬着“参军入伍”这一神圣的旗号。好像有了这个护身符就可以“zuo”下去。其实,这种慵懒怠惰的行为,自由主义泛滥的做法,我觉得任何地方都不会容忍。反正,“no zuo no die”,那就看看“zuo”到最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着他吧。
对于L的奇葩行为,“zuo”到最后是和15级的学生同窗共读大学英语第三册。尽管他后来通过测试,但他的另类做法不仅折腾了其本人,也折腾了老师,平时上课面对学弟学妹复杂的目光,我真佩服他那强大的心理素质。为了一时的惰性和任性,行为离谱,不一定非要以这种迥异的方式和同一届学生进行区分。本来按照学校设定的教学节奏,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到达学习目标,自己也获得内心的平静。可随性而为,甚至执迷不悟,“宅”在宿舍无所事事,那么等于说拱手相让学业得到安全保障的权利。毫无疑问,任何学校。任何教师都不会容忍如此明目张胆的违纪行为。
和他的辅导员经过沟通,辅导员也是一脸无奈。只是说,他好像不久就要准备离开学院。目前,已经好几科大红灯笼高高挂,教务处也对他进行过警示。他也许认为眼前漆黑一片,索性破罐子破摔。因为学生众多,我实在认不清此君模样,但听辅导员这番话之后,不由感到悲哀和愤慨。毕竟他已成年,应该懂得选择和舍弃,而且应该明白: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方式,无疑会对他的未来人生规划产生莫大的影响。
面对如此奇葩的学生,我唯一能够祝愿的就是:希望他的参军梦能够顺利实现,将来在军营中挥洒人生。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滞留大学校园,饱食终日,这对他本人和父母都是不负责任,也不会有大家诚挚祝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