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了那种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从而对土地有了一种深情的眷恋;也许是经历了乡村和城市的人情冷暖和生存压力,从而对那种淳朴、善良又略显厚重的人性情有独钟。总之,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喜欢那些作品中地域色彩浓厚的作家,也陶醉于他们的作品,从那里我能得到心灵的共鸣和劝慰。
很多人都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也是。我总是被书中坚强的生存意志和不向现实屈服的进取精神所感染所鼓舞,同时也被故事中鲜明的陕北特色所吸引。起伏的黄土高坡,参差错落的窑洞,结实耐用的土炕以及主人的或坚韧、或隐忍的复杂的人情纠葛,不管是美好的或是丑陋的,都让人觉得荡气回肠,对那片粗犷、荒凉的土地也产生了神往。
沈从文的《边城》以缠绵曲折的笔调展现了秀丽质朴的湘西风光,以及那里质朴纯净的人情美,美丽又带些伤感。河边的吊脚楼,摆渡的渡船,茶峒的白塔,端午的划船比赛,还有那种自然淳朴的“优美、健康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流落异乡、生活失意的沈从文为自己构筑的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的世外桃源和足以让自己心灵变得丰盈滋润的精神家园。
贾平凹的很多作品都是有关于西安的,他对于西安有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感情。他是以一种近乎于溺爱的态度来看待西安的,慷慨豪放的秦腔,荒原上高耸的陵墓,口味偏重偏辣的饮食,古都西安的厚重,真诚实在的风俗人情,这些都是他引以为豪并深深迷恋的。他既喜欢现实西安的文化底蕴,又为它的破败和发展缓慢而忧心。西安的古代与现代,文明与衰落,这些都吸引着他的关注,牵动着他的心灵。
老舍则洞悉了老北平的风土人情,可谓是得其深邃和精要,他的作品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京味儿十足。一部《茶馆》是古都人物画卷的缩影,动荡的时局,落魄的旗人,投机的商人,贫苦的下层人,霸踞一方的“地头蛇”,鱼龙混杂,盘根错节。老北平的四合院,长长的胡同,皇城根下人的生存现状等等,在他那里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完美呈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潜移默化中浸润着人的生活和思想。他们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生活于那片土地,但在某种程度上又超脱于那片土地,以深切的关怀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体味周围的一切,去赞美去评判。那方土地在他们笔下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增添了积淀和厚重,对那片土地的认同和眷恋也成就了他们。
老船夫的话总是回响在我耳畔,“人要硬朗些,才配活在这块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