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肤浅、粗俗、素质低、没修养、富而不贵……在这个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年代,很多人被莫名其妙地打上了这样的标签。在一些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还会附加一些子标签,比如迷茫、空虚、寂寞、冷。
总之,这一代人,精神生活不咋地。
有些文化水平颇高的人,听到这话可能要喷了:你肤浅,你们全家都肤浅。然后翻开一本书,用手机拍张照,发到朋友圈告诉全世界自己一点都不肤浅。哪架势,就像一只大猩猩拍打着胸口,咆哮着让别人欣赏它的优雅气质一样。
我隐约地感觉到,读书热正在兴起,知识的力量咄咄逼人。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冲进图书馆,登上亚马逊、当当网使劲买买买,混进各种读书会、进修班、阅读群。当感觉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档次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大摇大摆地去说别人肤浅、浮躁、素质低了。
嗯,在书堆里熬了这么久,终于过了一把瘾。读再多书,也驯服不了那颗互相伤害的心。
是的,说别人肤浅低俗的,正是那些自以为高雅的人。说中国人素质低的,正是自以为素质高的那一群中国人。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己进化得比别人好。
如果一个人把知识和修养当作炫耀的资本,那他一定是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在这种状态下,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简称装逼。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然而,读书越多越没有人性,仿佛是当下的一种通病。
读书狂是怎样炼成的?
所谓的读书狂,只不过是一群狂热的进步主义者,坚信不上进则死。这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一个群体,但也许这个时代的需求更旺盛。
他们被卷进了快节奏生活的齿轮,从此以后,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挣扎。
他们崇尚忙碌,喜欢身体被掏空的感觉,浪费一秒钟就感觉被割掉了一块肉。他们会随身夹带一本书或者一个kindle,万一有空闲的碎片化时间可以赶紧充电。
他们崇拜英雄,喜欢听英雄与书的故事。比如孔子把书读烂的故事,比尔·盖茨一年读一百多本书的故事,还有无数“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的励志故事。
他们紧跟潮流,每一本畅销书都逃不过他们雷达般犀利的双眼,只要一出版,他们就会如狼似虎,风卷残云。
他们的阅读速度很快,喜欢刷数据,喜欢不断超越的感觉。他们通常会在每年新年的时候许下诺言,说今年要读完N本书,并且会不择手段地去完成这个目标。
他们很多都成为了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起码也是高效能人士,有着后天修来的优越感。脑子里每塞进一个字,优越感便会增加一分,时间长了,还可能变得很自负。
是的,他们根本停不下来,一心一意往前冲,一不小心就忽略了人性里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真诚、善良、孝心等等。
虽然他们肚子和脑子都塞满了知识,看起来很有文化,但还是忍不住焦躁不安,习惯瞧不起他人甚至嘲笑攻击他人。一到夜里,一肚子的知识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无尽的空虚。于是,他们赶紧拿起一本书,大力地填补这些空虚。那慌慌张张的一幕,就像一个病人忽然病发,急急忙忙地找药吃一样。
走起来太过瘾,停下来太难。囤积知识太容易,消化知识太难。善心和道德感没有随着知识的提升而得到修炼,就像一辆汽车徒有华丽的装饰而发动机的性能却没有优化,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知识是粮食,智慧是消化系统。有知识没智慧的人,都是一些消化不良的人,吃得越多,毛病越多。最可怕的,就是把知识当做一种武器,去攻击别人,就像一个大胖子仗着一身膘去欺凌弱小一样。
举个栗子:读《孙子兵法》的时候,有人读成了学者,有人读成了军事家,有人读成了和平使者。而有的人,却活生生地把自己读成了心机婊。
每当有人在我面前看着天花板吹牛逼,嘴巴里交替喷出复杂的高级词汇和专业术语的时候,我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求饶: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真诚地跟别人对话,是最起码的尊重。
最好的状态,就是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喜欢它,而不是需要它。忍不住去反复咀嚼一本好书,慢慢地去消化它,而不是像吃快餐一样,一吃完就马上拉出来给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