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风俗当中虽然有不少的迷信元素,但是作为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在村民的心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如同一个简单的信仰,它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幸福,带来了知足。
这次去雅安和姐夫一起去参加了他们那边的喜酒。有一个特别搞笑的说法,就是他们把“吃”、“喝”说成“干”,比如说“吃饭”说成“干饭”,“喝茶”说成“干茶”。但是特别吸引我注意力的还是烧香蜡钱纸。
首先是堂屋的正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面用一个碳圆固定好两根点着的蜡烛,几根香,几封钱纸,再往外面走,大概三米的样子,也是如此,每个三米便会摆这样一个烛台,一直延续到外面的马路上。然后会看到一个年已古稀的老奶奶用一根筷子有节奏的敲着碗,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什么。等老奶奶念叨完了,在马路的对面,就点了一堆的钱纸,同事还点燃了一大卷火炮。
其实想想也应该知道,老奶奶念叨的应该都是些祈福的话语,而点香蜡钱纸也是为了向神明祈福,祈祷平安,家庭和谐,兴旺之类的。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奶奶。
那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奶奶每逢初一十五都回到离家不远的土地庙,大多数是在晚上,奶奶安安静静的点燃几封钱纸,几炷香,用手中的香将火炮点着,等火炮放完了之后,奶奶会双手拿着香,毕恭毕敬的鞠几个躬,行礼完毕之后,嘴里也不停的念叨着一些话语。以前总觉得奶奶是在念什么咒语,后来仔细听了听,原来都是在说保佑家人平平安安,红红火火之类的。那时候看着奶奶虔诚的样子,突然也就觉得土地庙也不那么可怕了。倒显得有些慈祥。
到后来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灶上也都随时点着香,吃水的老井旁边也为什么总是有香和钱纸的灰烬。
其实不过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祈祷。老一辈的人深信这神明能够听得到自己的祈祷,听得到自己的心声,所以他们不遗余力的供奉着他们,敬重这他们,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的心声。
这是他们对一个家庭爱的方式,对子女爱的方式。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神明或许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神奇。但是反过来想想,他们除了在心中向神明祈祷还能怎么样去做呢。
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一个依靠,一个信仰。他们深信着神明能够听得到自己的祈祷,就像我们目前深信着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收获一样。只不过前一个是信仰,后一个有可能就是调侃。
就像前段时间读到的几篇文章表达的意思一样,很多人缺乏信仰。信仰这东西可以是从小就被灌输的,也可以是生活教给我们的,但是我们大都数时候是从小被灌输了一套,而生活又交给了我们另外一套,因而表现得啥也不信,唯利是图。也可能是利也是一种信仰吧,只不过这样的信仰就犹如欲望一样,不会得到幸福和依靠,只会是无穷无尽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