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了周其星老师讲《汤姆·索亚历险记》,周其星老师是深圳小学语文老师,深圳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彩色的写作教室》等书目,听完周老师讲这堂课,勾起了我再读这本书的欲望,在带娃的间隙我又读了一遍这本书,虽然是小学六年级课本推荐的名著,但是不妨碍我思考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究竟该如何开展。
先说说周老师的课,他这堂课的主要环节如下:
导入:让孩子们拿出书来,推荐孩子们阅读作家出版社的姚锦镕翻译的版本。
1、书中不得不提的那些人……
这个环节,周老师让孩子们思考这本书里哪些人让你印象最深刻?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孩子说到最多的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汤姆。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畅谈,回忆起书中的内容。
2、汤姆和哈克是不是坏孩子?
这里的汤姆就是指主人公汤姆·索亚。哈克是指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在这个环节,周老师展示了汤姆的冤家的妈妈对汤姆的评价,以及流浪儿哈克第一次在书中出场时的介绍。这个问题极具思辨性,孩子们的回答中有一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亦正亦邪”。
3、介绍马克·吐温
周老师在这个环节向我们介绍,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其实英文翻译过来,就是“水深三英尺”,因为马克·吐温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过水手。另外,我们也从这个环节知道了书中汤姆的原型正是小时候的马克·吐温,而波利姨妈的原型正是马克·吐温的妈妈。在此,周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马克·吐温自传》,让孩子们去阅读更多关于马克·吐温有关的趣事。
4、坏人为什么这么坏?
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就有些思考难度了,要追溯到文中的具体情节,周老师在此引用了书中的相关情节,标明页码,让学生们去翻看。同时对比了姚锦镕翻译的这个版本与另外的版本关于这两段情节的描述,对比发现这个版本没有那么血腥,这也是他推荐大家读这个版本的原因。
印第安人乔无疑是书中那个穷凶恶极的大坏人,他做过的最显著的两件坏事是杀死了医生,并让波特顶罪;预谋残害寡妇。虽然这两件事最终因为汤姆和哈克的出场而得以善终,但结果难掩印第安人乔的恶意。
印第安人乔为何这么做呢?杀害医生是因为医生的父亲曾在他讨饭时赶他走,预谋残害寡妇是因为寡妇的丈夫曾经把他抓紧班房并拿鞭子抽打他,总而言之都是为了报复。周老师借此顺着延伸了一下,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历史:印第安人作为开垦北美洲的原著民,有着他们独有的文化和语言,但是欧洲殖民者来到北美后,开始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并且对印第安人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仅在19世纪,美国对各印第安人部落就发动了200多次袭击与扫荡性战争,残暴屠杀印第安人。而本书是马克·吐温与1876年写成的,正是处于美国的19世纪。
这样的种族矛盾或许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第安人乔的凶残与暴力了。
5、还记得读过的故事里的坏人吗?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回忆起读过的其他名著中的坏人有什么样的结局,比如有学生提到了白雪公主中的皇后,一方面激发学生多读书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为下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做铺垫。
6、故事的结局,为什么总是善恶有报?
这个问题是整堂课的高潮,也是整堂课的收束。学生们开始设想如果结局是坏人生活得很好,而好人却落得不好的下场会怎么样呢?借此,周老师引出“坏人的死,让我们的阅读得以满足”这句话,并推荐阅读《女巫一定得死》。
周老师这堂课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相比而言,我们的思考总是会显得浅显俗套了一些。但是,我还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思考历程, 以后回头再看,也有个参考。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这样设计这堂课:
1、情节概括:这部作品在课本里没有故事梗概,而《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在课本中都有,我想给它加进去,请阅读下面的故事梗概,说说这段话有没有问题?
小说主人公汤姆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场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了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以致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正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小伙伴贝琪在一个山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预设:汤姆和哈克并不是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才去荒岛上做海盗的,汤姆是因为被小女友贝基冷落,姨妈也认为他不是个规矩的好孩子,因此精神萎靡不振、灰心丧气。而乔·哈珀是因为被妈妈冤枉吃了奶酪所以想离家出走的。而流浪儿哈克是受邀加入队伍的,他“一口答应入伙,因为他干什么事儿绝不挑剔,全不在乎。”
2、人物品析:女孩子们,如果你是贝基,你愿意与汤姆一直做朋友,甚至结为夫妻吗?
男孩子们,书中的哈克最终在汤姆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回到寡妇家,受一些约束,便于加入汤姆的“强盗团伙”,如果你是哈克,你会回到寡妇家还是继续做自由自在的流浪儿?
预设:A 女孩:愿意,他主动为我承担错误让我免受老师的鞭打,他大胆地去法庭上作证,指出印第安人乔的罪证,并救了波特,他在山洞里像个男子汉一样大胆探索出道路,同时还一直鼓励我安慰我。这样的男孩有正义感、有责任性、有担当,很酷。(不愿意,他经常逃学、不好好学习怎么能有一番好事业呢?另外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和前女友交往不到一周就又来向我示好,保不准他很快又会抛弃我了,和他在一起总在冒险,整日活在动荡不安之中。)
B、男孩:当然回寡妇家啦,有寡妇和仆人细心的照顾,而且又有钱,有书念,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日子,即使偶尔有点不自由,也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日子过好了, 就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那就会有一些自由了,朋友们都会蜂拥而至的,当然包括汤姆。(不回寡妇家, 自由自在太重要了,大人的管束无聊又让人很有压力,尤其是上学,太没有意思了,反正现在也有钱花了,就让我自由自在地说脏话,抽口烟喝口酒吧。)
3、联系生活:这本书的作者序里写到“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儿。其中一两件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请问,你有经历过汤姆的历险故事中想类似的事情吗?和大家讲一讲吧。
预设:装病逃学、离家出走、山洞探宝等等。
4、学贵有疑:曾有同学问我,汤姆是如何做到让别人帮他接受惩罚刷栅栏,而自己悠闲享乐的呢?这个情节你们读懂了吗?(预设:这就像一个店老板东西不用给别人,反而能获得钱。就是空手套白狼,虚张声势,让人觉得刷栅栏这件事非常珍稀而有趣,大家都抢着做。)那你们在读这本书时有没有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地方呢?我们一起写下来,小组长收集起来,在组内讨论,如果解答不了,再集中解答。另外,推荐大家阅读《马克·吐温自传》,了解一下马克·吐温的趣事,或许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情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