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的,我来到班级,特意的,我瞟了一眼昨天的那位倔强股姑娘。她没有看向我,表情有点落寞,默默地整理自己的桌面。走进办公室,我的办公室桌面上赫然放着一本的暮省笔记,是小茵的。她写了一篇命题反思,文章如下:
《是时候该回头了》
我想,自己是时候该回头了。放下,不再固执,不再一意孤行,剑走偏锋。
最近,班里的纪律不是太好,再加上朱老师的出差,更多同学开始放飞自我。在老师出差一周回来时,她说:“你们又希望我不管,又不能管好自己。那我就安排一些同学来管理了。”
自从这个时候,我心里就在想:“搞什么卧底啊!烦不烦?表面和你聊得很好,指不定背后就去告状了。”再过几天,我听到班里也有人在讨论“卧底”这件事,我便开始在班里大肆宣扬:“卧底是谁?你是不是卧底?”其实,我当时就已经知道这么做不对,也知道朱老师的初衷只是想让班级更加阳光团结,可我总是想要反对,便经常在班里说着有关“卧底”的言论,不分场合,不分时间。
我这样的行为影响到许多同学的心态,让太多本想上进的同学分心。让同学之间不信任;影响到了苦心教学的老师,虽然方法可能不恰当,但每个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为了同学们好,辜负了老师的用心,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或许在每个人接受批评时都会觉得“不爽”,但这不正是因为,对方指出的都是自己的错误之处吗?影响到了班级的团结,就像今天徐老师说的那样:“你是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凡事、凡话都应该考虑它将给集体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后果。”
这件事情中我最大的错误有3点。1.对事情了解太片面。2.只顾一时的“口舌之快”做事不计后果。3.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影响他人。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可就是没有一个深刻认识自己的机会,也很感谢朱老师给的这次机会。以前的我只想要“自由自在”的,可却忘了它的前提是自律。只有做好自己,自我攻克,自我管理才能更加自由、快乐。回头,不再揪着从前的事不放,也不过与忧虑未来,才能更好地做好当下。
看完小茵的暮省笔记,我有点欣慰,心头的石头放下了一半。说实话,我有点担心,僵持下去,影响我在班级上课的情绪,更怕对孩子有消极影响。
没有想到,经过一晚,从文字上来看,上小茵同学对事情的认识比昨天进了一大步。想必跟她刚留学回来的哥哥的沟通有极大关系。小茵哥哥刚从莫斯科留学回来,他一直是个学霸,也很理解我的教育做法,我跟他沟通很通畅。但他说他不在妹妹身边,也拿她妹妹没办法。他认为她妹妹正经历一场信任危机,恳求我,可否给她妹妹写一封信。写什么,我想都没想便拒绝了。理由一:我很忙,教学任务很重,最近在筹备百日誓师大会,孩子还发着高烧,压根没时间;理由二:15岁的孩子该学会承认错误并主动去改变。我们不能一味任着孩子的个性来,个性未必都是好的,不好的方面,我们作为她身边懂教育的人不能由着她,要去引导她主动认识。理由三:现在不是我给她写信的时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他听了沉默了一会,也理解了。我说,家庭教育需要跟上,这是你们的责任也是义务。
不难推测,昨晚我说这番话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也努力去做了调节和引导。此时,我觉得,是时候了,我要给小茵同学写封信了。
亲爱的小茵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暮省笔记,老师很感动!
首先,老师也要谢谢你,谢谢你上次给老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跟你们多一点民主交流。我一直认为,这个班级不受控,如果我变得温和,迎来的就是更厉害的放肆和无序。初三在即,我不希望,班级没有规矩,变得更乱,我觉得能震慑班级的只有威严。殊不知,这样的后果是让我们产生了距离感。其实想来,我还是对你们的有点不信任,也对自己管理能力不自信。你的建议告诉我,可以改变方式,多一点与你们的交流,做一个既严格又亲近的班主任。个性所致,我不敢保证做得到很完美,但我会努力的。
我相信你在暮省笔记上的话语都是出自肺腑。做好自己,做一个更自律的人,多阅读好的书籍,多交一些好的朋友。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分明又有自己主见的,将来你的“侠义”才能让你大放光彩。一个人,不仅要看她说了什么,更要看她做了什么。希望你能和老师一起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也希望你明确自己的目标,能更努力、更拼搏,为自己的中考积累更多的底气和力量。老师相信你,也一如既往地看好你,加油!
以后,你若是有困扰,欢迎找老师,老师愿意成为你的后盾,老师也需要你的支持和配合,希望我们各自努力,共同成长,做更好的自己,好吗?
你的朱老师
2023.3.15
今天我的课多,事情也多,已经有好几个同学来问我啥时发暮省笔记了。每次发暮省笔记,大家都很期待,还会互相交流,因为上面有我的评语及鼓励的话。6点多,小茵终于来到我的办公室。她涨红了脸,有点语无伦次,不敢抬头看我:“老师,今天课堂上没过关的诗和文言文,我都已经过关了,我可以享受免一项抄写作业吗?”“可以呀,你们组是获胜组,我在课堂上就说了,全组免抄写作业。”她抬起头,望向我手边的一叠暮省笔记,我知道,这次,她是主动想沟通了。我拿出她的本子:“你昨晚写的话都是你的心里话吗?”“是的”她低低地说着。“那打开看看老师给你的回信吧”我把本子郑重地递给她。她迫不及待地接过笔记,看起来,眉头渐渐打开。“相信我们好好配合,互相支持,坦诚相待,一定会遇见更好的我们。”“嗯嗯”她高兴地扬起本子冲出了办公室。才想起,刚来过问暮省笔记啥时发的孩子都是她周边的同学。
哎,这孩子,连个“谢谢老师”、“老师再见”都不说就走了……
回想这几天处理这个事件,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教育写作让我处理事情更冷静,更理智,更从容,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努力自我成长。
大家都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老师,我个人是不赞同的。我是一个有“私心”的老师。我觉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师生的双向奔赴。尤其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不能无条件地爱他们,也不能不求回报地爱他们,我希望得到回馈,得到他们的理解和爱!当然,以后我会更努力地成为与他们一起成长的朋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