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作者与作品: 村上春树是中国年轻人十分欢迎的日本作家之一。而对于我这个不曾特意了解过日本文学的人来说,《挪威的森林》是我读过的村上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第二部日本文学作品(第一为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所以我对此书的评论可能会不是很准确。我手中这个版本的译序确是极为详尽的,我的评论便是基于此,后有延伸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见谅。 评论家对该作品的文体之争,于我关系确不是很大。我同意译者的看法,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恋爱小说。至于是否是村上的自传,我就更加不感兴趣了。作品使用第一人称,将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也有代入其中,这是我较为推崇和喜欢的。作品的流畅程度同样惊喜。我十分庆幸与村上的第一次相遇竟如此美好。 小说内容: 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渡边彻与直子以及小林绿子的一段三角关系。 主人公渡边彻出生于一个寻常家庭,上了一个极其普通的大学,和普通学生一样的颓废、一样的在宿舍自慰、一样的到处找不认识的女生睡觉。渡边彻身上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诚实了,对于自己做的那些“龌蹉”事不曾有过隐瞒。他朋友圈子极小,对待朋友却都是真心的。 直子儿时目睹了自己品学兼优的姐姐的自杀现场,男友木月也毫无征兆的选择了自杀。接连失去童年的榜样和后来的依靠,她选择休学一年去了阿美寮(医疗康复机构)。在治疗期间,她都一直觉得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她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即使诉诸笔端都极为困难。 绿子成长于一个冷漠的家庭,后因长期照顾生病的亲人变得些许麻木。她虽然表面阳光热情,但内心却十分渴望被人关心和照顾,对于感情是十分敏感的。渡边稍一冷落便会惹得她生气。 渡边对于直子的爱,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对木月的缅怀。即使直子的处境极其糟糕,渡边对她也不曾放弃。在直子走了之后,渡边开始了他一个月的疯狂旅行,这是对于过去快乐生活最后的祭奠。他对绿子的爱是有所保留的,因为他与直子关系的复杂性。 书中关于性的描写十分露骨且自然,其中性与爱分离的观念也是极为新鲜。这本就是极其自然的,为何这“性”与龌蹉就分不开了呢?这些对于中国这个谈性色变的社会或许会有些帮助。书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关于生死的认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书中的许多人物选择了自杀,有它的必然性。而后如若能将生死看得如此透彻确也是很不一般了。书中的“阿美寮”也一直使我印象深刻,医患平等、诚实相待、远离世间纷扰的桃花源般的地方。村上如此推崇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似乎也有重读一次的必要了。 句子摘抄: 1.所谓成长就是那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2.我想起自己在过去的人生旅途中忘却的许多东西――蹉跎的岁月,死去或离去的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悔。 3.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4.希望你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 5.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6.无法在诉诸语言之前在心里把握它,惟其如此才无法诉诸语言。 7.世界上是有这种人的:尽管有卓越的天赋才华,却承受不住系统训练,而终归将才华支离破碎地挥霍掉。 8.现实世界里,很多方面人们都在互相强加,以邻为壑,否则就活不下去。 9.这所大学的男男女女差不多全都是江湖骗子,都生怕自己不学无术的真面目被人看穿,惶惶不可终日。于是都看同样的书,喷吐同样的话,都听约翰·科尔特伦,看帕索里尼的电影,还觉得津津有味。 10.星期日我是不上发条的。 11.自己想什么、自己感受什么、自己如何行动――除此之外,对别的没有兴趣,所以才能把自己同别人分开来考虑。 12.我不是那样的强者,也并不认为不被任何人理解也无所谓,希望相互理解的对象也是有的。只不过除此以外的人,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即使不被理解也无可奈何,这是不可强求的事。 13.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14.对于今天一整天的所作所为,我丝毫不觉后悔,倘若能再过一次今天,所作所为也一定毫无二致。
幻想文学 www.7w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