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被黑过的经历吗?

最近,爱奇艺又火了一把,

不是偶像练习生的火热延续,

而是因为一封内部邮件引发的地域黑讨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老梗。

1.【地域黑也有发迹史】

话说,地域黑不是一个新兴的社会现象,而是伴随着历史而一直存在的。

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呆萌的宋国人就是被黑的典型代表。

当时流行的两本书,「孟子」和「韩非子」就分别记载了两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开头,那就是:宋国有个农民......

(顺道把古代的农民阶级也黑了一遍)

2.【贴上标签,我们看起来也挺滑稽的】

关于地域黑问题的争论,从古到今就没有消停过。

争论容易引发冲突,冲突的人群自然地分为黑人者和被黑者两拨,接着就会看到:

前者乐此不疲地去黑,

后者力挽狂澜地反黑。

‍深入观察这一现象你会发现,地域黑和标签化是有紧密联系的。

标签化是大脑偷懒的表现。它能帮助大脑以类似走捷径的方式,简单快速地对事物进行认知。

然而当一个群体被贴上标签的时候,却往往呈现出这样的喜剧效果:

从市级人群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省级人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结一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作者是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写下这篇推文的)

3.【为什么他们要黑我?】

回归官方

对原因做了分析和整理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发达地区相对于不发达地区的人群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次,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的一种表现,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去对待事物,往往就是偏见产生的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绕不开的就是集体无意识和从众心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他人的评价往往会影响你对那个人的价值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4.【你被黑过吗?】

来听听东北朋友的想法

说起当今地域黑的集中爆发地,不得不提到大东北地区。

于是我们特地采访了班里的一位一米八大个儿的东北小伙。

采访过程中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个东北人骨子里的真实,对于地域黑,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采访内容:


你对家乡的地域黑有什么看法吗?


首先地域黑肯定是不对的。

但是东北人总遭到黑确实也是有原因的。

在东北确实有一帮傻*招黑,

就(是)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那些(人)。

一天到晚在烧烤摊扎堆,把我们东北人的形象破坏了。

你和周围的东北朋友有没有被黑的经历?


这个暂时没有,还没有人敢当面黑吧。

但是有时候在网上看直播,就看到有人发弹幕(说)东北人是猪,

再扯上一两个省的人,然后就开始各种带节奏互黑了。

这种(行为)就是在刷存在感,

我在内心谴责他们这帮傻*。

想对那些经常黑东北的键盘侠们说些什么?


都是中国人,你黑什么玩意儿?

爱黑的人和被黑的人都是一路的,

正经人谁会干出这事儿?

(有一定道理)

旁边一位来自河南的朋友帮我们做了小结:

地域黑不利于民族团结。

毕竟,河南的朋友们也承受了很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想说的话:

广西的朋友并不是都会唱山歌,

四川的朋友不一定都会吃辣椒,

还有

东北,河南的朋友中也一定会有值得你敬佩的。

来自不同地域的朋友,可爱之处自然不同。

都多大的人了,

就别用「听说」去观察这个世界了。

今天的推文就到这里,

晚安。



                  【来自afflatus】

                    有灵感,有态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