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大概在初中阶段14岁左右,这期间有些孩子开始反对父母的管束,甚至开始早恋、沉迷网络游戏、吸烟喝酒、不写作业等等。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然后家长们就说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很焦虑。刚开始会慢慢说服孩子,可有些孩子就是不听,父母就想出各种方法解决,甚至动手打孩子。
动手打孩子,孩子可能会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来发泄,或者因此形成“自卑”
针对这样的情况谈谈有关“叛逆期”的话题
“叛逆期”这个词会让人下意识觉得是:不好的,有过强的“贬义”意思。叛逆期的强弱长短,还与父母的管制有强烈的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把叛逆期中的“叛逆”理解为“不同”,这样对孩子的观察更客观一些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也是以“是否听话”作为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其实这个标准不全面。
孩子做各种反常行为,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也是一种逃避,逃避父母非常强势的爱和束缚。
下面总结了两种叛逆期的解决方案:
1.孩子几岁还小的时候,比如不吃饭,要换位思考是不是不饿或关注点在手上的玩具上。(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或在菜系颜色摆放、盘子的形状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不写作业——可以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习。
沉迷网络游戏——可以尝试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比如羽毛球、篮球,多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现在很多大人都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孩子看到会自然模仿。
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需从大人自身做起!
2.对于初中阶段大一点的孩子叛逆比较重的话,那很可能是过往几年或者更长时间不良教育或特殊的原因(比如单亲)造成的。
办法是给予足够的爱和足够的陪伴
其实所谓的“叛逆期”并不全是不好的,这个时候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想法的重要性,并开始坚持自己的看法。在不断和他人思想不同的碰撞下,经过“你是你,我是我”的阶段,最终明白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是不一样的画面,然后学会了“换位思考”、“转换焦点”。
叛逆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阶段,是从依靠父母到完成独立的唯一路径。正确面对它,没事的不是吗?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