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真的無與倫比的好,老賈總算不止存於街談巷議,事跡變成印刷體廣為傳誦了。
老賈精神的確不一般。54歲的年齡經過十幾次高考,這種執著、毫不畏懼世俗的精神如果放在一個年輕的高考參與者身上,或者老賈放在對非高考的任意事情上都更有正能量。老賈一直不滿意之前所考中的學校,那麼滿意的是什麼?即便高中清華,那54歲又能幹出什麼於己於校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我們14年抗戰,雖耗費多,但總算是把曰本鬼子趕出去了;朔州八十年代有剻奪八年高考,總算二十五六歲上了大學,還有大把的時間能學習和奉獻社會。54歲,奮戰什麼不能,要耗在高考上?
輕易不言棄的精神值得頌揚。但要看怎樣的不言棄、不棄的是什麼。54歲的年齡、16年不懈地高考、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試問,上哪一所學校,不比16年的高考更有意義?這16年拋家別子的高考,作為一個男人,且不說自己,對家庭的擔當在哪裡?不必說導演李安閒在家裡如何,人家那是為了藝術。所以說,努力不放棄必須要有相對是對的對象,否則,越執著越糟糕。
54的老賈可能確實懷有回饋社會的理想,但這回饋是通16年的參加高考來實現,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換一個角度,如果這種回饋必須通過高考去做,那我們是生活在魏晉明清嗎?顯然錯誤。
我特別尊重書籍,也特別尊重讀書的人,只恐怕,老賈那滿屋的書大都是高考備考書吧?這樣的人也恐怕不能叫讀書人吧?
話說回來,老賈16年高三學習,大多選擇城區一中,學校的管理層、老師、同學一定給了他不少幫助和溫暖。學校、社會對他還是非常的包容。城區一中多好呀!
這樣一來,文章作者好象並非誇贊老賈,把標題換一下,這樣:"朔城區一中54歲考生 16年奮戰高考不言棄",做為擴大城區一中影響面的軟文,豈不更好?
所以,我寫的是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