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组中的战友都做了2020年度复盘,我收获很大。今天也趁机想谈谈,我对复盘的理解。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困惑于学习这个课题。如何高效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实现快速进步?
当然,我也曾天真地以为,通过“多看书,多练习”这种简单的努力方式,能够勤能补拙。
事实是,看似很努力,结果不如意。
我的学生时代,常被老师批评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好多知识点理解的似是而非,出题人的陷阱一次又一次的掉入。
我一开始归结于自己的马虎、不认真。可为什么总是不认真,为何我总在相同的地方跌倒很多次,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成年后,积累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在多次培训指导后,我逐渐发现问题的真相。
学习的重点,不是构建新知,而是明晰边界。
想真正的掌握知识,是要明白它适用在哪儿,不适用在哪儿,这才反映新知与同类旧知的不同点,才是最核心的特点。
的确有点匪夷所思。一般看来,学新知识,不就是构建新知么?
在此解释下,我这里认定的构建新知,是拿相似的事物去类比认同。
假如我们只是简单的用旧知识类比组合,定义新事物。不去仔细探究反思二者不同,很容易陷入与旧知纠缠的错误认识中。
比说,我们老家有种食品叫“炸馒头”。
当我们第一次看见汉堡时,在大脑中最快链接到的,就是类炸馒头的东西,夹了一些炸鸡排。
我们仅仅这样定义汉堡,就会简化为中国版的炸馒头。
这样的解释很容易理解。但是,炸馒头只要2块钱,汉堡最便宜也要10块。
这样的定义解读能解释通二者为何价格相差甚远么?
当然解释不通,因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仔细对比你可以发现,汉堡除了外表和食物属性的相似点之外。
不同点更多,比如用料、配比、口感、品牌等等一系列的不同。
这些不同才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汉堡。仅简单类比为炸馒头,你永远不懂什么是汉堡。
这样错误的学习认知方法,在我们拆书帮,叫做附会旧知。
多年后的我,才明白。因为懒惰的附会旧知,我过去学习中的那些努力,看似用功,其实都是的原地打转。
懂的知识,没有一点点增进和改变。
如果改变这种状态呢?很多优等生的方法是,用错题集。
不断的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与认知误区。
错题中的那些错误,就是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找到,并反复对比反思。
新知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建立新的心理表征。
再遇到类似的题型,就能够清晰的分辨出考核的是新知还是旧知,不再犯错。
成人时代的我们,当然不会书本学习这么简单,我们更多的是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社会这本图书,要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多。
如何建立成人时代的错题集?在此,我借用刘润强调的技巧——复盘。
1、继续做,哪些优势需要继续保持;
2、停止做,那些努力无效不需要再做;
3、开始做,哪些可以做的更好。
对于每天的工作,我们不要简单的去评价。笼统的说,今天做的不错,也无需沮丧的吐槽今天简直太差了。
要具体分开来看,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哪儿还能提高。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谈到,刻意练习的关键的,及时反馈问题和走出熟练的舒适区。
简单说就是,不要无脑的重复同一个动作,要去想想这次动作有什么问题,如何修正。这样的反思就是我们所说的复盘。
在我的公考备考期间,复盘为我的成功上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至于,我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考到了笔试第三、面试第一的好成绩。
后来我向身边人介绍经验,“备考无他,认真做真题。”
认真二字,背后的内容就是复盘。
我做真题时,先限时做完,然后仔细分析。找到自己的优势项目“言语理解”,劣势项目“数量关系”,潜力项目“数据分析”。
保证了我清晰的备考思路。夯实优势项目基础,提高正答率与时效,不死磕死活不会的劣势项目,更多精力放在有潜力的项目中。
同时,在每次限时自测中,我都按照复盘的模块,进行考试用时分配。在逆风盘时,先保优势,多挖潜力,放弃劣势。在顺风局时,优势不失,重提潜力,尝试劣势。
于是在备考后期,我成功的挖掘出我新的拳头项目,数量关系和逻辑判断。
你不会想到,因为高效复盘。我一个高考数学只考一半的学渣。愣是在省考行测中,题型偏难的情况下豪取高分,成功上岸。
从我的整个考试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复盘可以宏观到整个战略规划,也可以微观到某个技巧练习。
当你习惯于复盘,会有明确的进步方向,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等你多次复盘后,你才明白。前面所有的学习与实践,都是蜻蜓点水的大水漫灌。
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盲区与缺点,甚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点,挖掘不出自己的潜力点。
只有回过头来看,找到你的优势、劣势与潜力,才能足够发力,做到高效的刻意练习,实现自我的有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