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创作人物篇第十二期:(1)母亲
蓉姐家祖屋院子种有两棵桂花树,大树下放着一张石桌和几张木头椅子。祖屋重建由平房变成楼房,院子还是保留着原样。
秋天,弟弟一家三口回到祖屋,和蓉姐团聚。夜晚,大家在树下围着石桌喝茶聊天。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树影婆娑,加上柔和的灯光,斑驳迷离。一阵风吹来,树枝舞动起来,就如女子在翩翩起舞,桂花香气四处飘逸,令人陶醉。
蓉姐端着桂花糕出来,招呼道:“来,大家尝尝。”
蓉姐儿子抢先拿起一块,大口咀嚼起来,还没吞咽就叫了:“好吃,好吃。”
侄女忍不住喊:“我也要。”
弟媳从盘子里拿出一块,像鉴赏宝物一样瞧了瞧,说道:“这形色诱人呀。”
弟弟尝一口直夸:“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蓉姐指着墙边的石磨:“还是那个好用。”
侄女赶紧插话:“我和哥哥都有推磨哟。”
“都有功劳。”蓉姐说道。她望着石磨,眼前闪现出母亲在那里推磨的画面,那个背影,开始是梳着大辫子,后来剪了短头发,最后黑发夹杂着银丝,母亲逐渐老了。
蓉姐的父亲意外不在了。那年蓉姐5岁,弟弟3岁。
不到30岁的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俩回到祖屋,跟外婆一起生活。
当时母亲在厂里工作,光靠那点工资很难养家糊口,尽管家里留有一点积蓄,可是老人身体不好要看病吃药,孩子长大要读书。
院子桂花开了,香气怡人。这两棵桂花树是蓉姐出生那年外婆种的,已经5年了。
母亲不禁想起外婆以前做的桂花糕。
母亲跟外婆商量:“妈,我想做桂花糕去卖。”
背已经弓得挺不起来的外婆听了很兴奋,她说:“好好,我教你。”
母亲来到桂花树旁,把桂花心摘到碗里,用水洗干净,倒在竹编篮子里,趁着秋天干燥日照好,爬梯子放到平房屋檐上晾晒。她从市场买回了糯米、沾米、白糖等原料。
家里有个石磨,放在房子外的一个角落,已经积满灰尘,需要清洗,母亲一点点推着石磨到水池边清洗。
“妈妈,好重。”5岁的蓉姐哪里推得动,跟在母亲旁边玩水,水贱得自己和母亲身上都是,她“咯咯”笑,母亲也笑了。
开始磨浆时,母亲一圈一圈地磨,加米加水,白花花的米浆流了出来。
“好玩,好玩。”蓉姐也想试试,根本转不动。
母亲很有天赋,在外婆指点下,很快就让蓉姐吃上了香喷喷的桂花糕。
蓉姐边吃边说:“妈妈,太好吃了!”
母亲辞掉工厂工作,做桂花糕走街串巷售卖。每天起早贪黑,先洗原料、推石磨,再把半成品放到锅里蒸,蒸好后放进扁担里……反反复复。
“妈妈,我要跟你睡。”弟弟还小,闹着要妈妈陪伴。
“好好。”正在推磨的母亲放下手上东西,擦干手抱起弟弟到床上。
蓉姐也紧贴着母亲旁边,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
母亲望着一双儿女,泪水充满了眼睛,一滴一滴地滑落,她赶紧擦擦眼泪,哼着儿歌“小兔子乖乖……”,用手摸摸女儿,又轻拍着儿子。姐弟俩缓缓入睡。
母亲靠着桂花糕把两个孩子培养长大。姐弟俩都考上了大学。外婆离去后,母亲一个人在祖屋生活,她坚持继续卖桂花糕。
“妈妈,我们都长大了,不做了好吗?”蓉姐出嫁那天,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满含眼泪说道,她发现母亲的手非常粗糙,满是老茧和伤疤。
“习惯了。”母亲只淡淡地回答一句。
母亲70多岁时得了直肠癌,住院接受放疗。此时母亲什么也不想吃,吃了就想吐。放疗一个疗程后她决定不再住院。她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母亲住到女儿家,吃得很少。
蓉姐想:“也许桂花糕适合母亲吃。”
她去市场买了两块回来。
“不好吃,稀拉拉的。”母亲直摇头。
蓉姐买了一个磨粉机,把糯米和沾米用磨粉机磨碎,又买了桂花糖浆,蒸出了桂花糕。
母亲说:“难吃,粗。”
蓉姐去超市直接买糯米粉、沾米粉回来。
“店家推介,说这个粉很细腻的。”蓉姐说。
很快又蒸出了一笼桂花糕。
“唉!”母亲还是摇摇头。
祖屋重建好后,母亲和蓉姐一家搬了回来。桂花树已经长到二楼了。
母亲望着飘香的桂花树,说:“我们来做糕吧。”
蓉姐摘枝下来,母亲坐在石桌旁,剪花心到碗里,说道:“要注意保持桂花香味,制作桂花糖浆,先放桂花一层,撒糖一层,桂花一层,再……”
石磨再次拿了出来。
“阿蓉,你来,我细细跟你说。”
蓉姐认真地推着石磨,母亲时不时说:“加米,加水……”
“作桂花糕要一步步来,急不得……糯米粉和沾米粉的比例要很注意……蒸时火候要把握好……”
一锅香喷喷又软糯糯的桂花糕出笼了。
蓉姐尝了一口:“哇,太好吃了,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她拿给母亲,母亲欣喜地点点头:“对了。”
可是母亲只吃了一口……
虽然母亲不在了,但每年桂花开时,姐弟俩就团聚在祖屋。
桂花树下,弟弟爬梯子剪桂花枝,儿子、侄女围着石桌在摘桂花心,叽叽喳喳热闹得很。
接着蓉姐又带着儿子、侄女推石磨,打米浆。
“我来!”
“到我了!”
孩子们抢着推磨。
蓉姐一会放点米,一会倒点水,掌控有度。蓉姐爱人看炉子,弟媳做糖浆,一家人其乐融融。
整个屋子弥漫着迷人、清甜的桂花香味。
蓉姐感叹:“母亲,您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