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郭沫若、吴晗等人联合要求挖掘明十三陵,首选永乐皇帝的长陵。可长陵实在太难入手,于是他们从有点坍塌的定陵开始挖掘。谁料,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椁后,原本鲜亮完整的红色龙袍迅速变黑破碎,许多珍贵文物也受到损毁。此后,国家不再挖掘任何陵墓,而是保持尊重。
万历皇帝朱翊钧,10岁就当了皇帝,22岁那年便开始修建陵墓,耗资800多万两白银,耗时6年修建了他豪华的葬身之地。
1955年,郭沫若十分好奇皇帝长什么样,于是上书了一项“揭开十三陵所有秘密”的考古计划。得到批准后,他们迅速成立挖掘委员会,于1956年开始对十三陵进行挖掘。
一开始,他们选择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可考察来考察去,始终没有发现朱棣墓的开墓线索,于是决定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的墓。
然而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10个月,陵墓也很简陋,就算挖了也没有什么价值,后来发现,万历皇帝的定陵有所塌陷,便决定从定陵开始挖掘,等有了经验再去挖长陵。
由于历史上没有留下陵墓的修建资料,所以挖掘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
经过多次勘察,工作人员在定陵的东南角发现了一块刻有“隧道门”三个字的石头。他们兴奋不已,认为找到了入口,于是决定从这里开始试掘。
三个月不停地挖呀挖,他们终于在地下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意味着他们还需要继续挖掘。
于是,他们按照石碑的记载继续挖掘,终于找到了金刚墙。拆掉金刚墙后,地下宫殿的大门赫然显现。
大门由整块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工作人员撬开里面的挡板,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推开大门,关闭了300多年的地宫终于被打开。
1959年9月30日,定陵墓道和墓室基本上被清理干净,专家准备打开万历皇帝和皇后的棺材,郭沫若等人亲自到现场指挥开棺。
当工作人员打开棺材后,看到他们的尸体已经腐烂,而身上的袍衫却仍然鲜艳明亮,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万历龙袍呈红色,共享捻金线4000米,片金线11300根,可谓寸金换寸锦。
皇后的袍衫也是绚烂夺目,是用4种昂贵的织线、11种织法编织而成,据记载,即使是技术最熟练的工匠,也要花10年的时间才能织完。
这次出土的文物还真不少,有薄如蛋壳的瓷碗、金丝编成的王冠、珠翠遍布的凤冠、做工精巧的青花瓷、金光闪闪的铠甲和弓箭,还有无数件名贵的丝织品和画...
可是,就在人们欢心雀跃了20分钟后,万历皇帝的龙袍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黑色,一触即碎。
跟着,皇后所穿的袍衫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丝织品和名画也纷纷归于沉寂、沦为泥土。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定陵博物馆的主任叫人把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材板抬出去扔进了山沟,理由是:复制的新棺材已经做好,不需要这旧的棺材了,留着也没地方放。
不久后,这件事情被上级得知,马上令人找回棺木,可是,哪里还有棺木的踪影。就这样,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消失不见了。
此后,国家不再挖掘任何陵墓,而是保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