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张福臣写《我们的母亲》的序中这句话:在世界上,在人间,会留下来很多记忆上的东西。比如说感情、友情、爱情等,但是,没有一件是可以超越和取代亲情的,尤其是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我的心在收紧,眼眶湿润,我庆幸我老母亲还在,我遇到伤心难过的事,就跟她说一通,毫无顾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她就那么听着,时而安慰我一句半句。就像回到儿时一样,真的很幸福!
一本书读完,篇篇都能看到我的母亲,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长大成人,总是毫无保留倾尽所有乃至生命。史铁生在《秋天的怀恋》中写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破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这种无声的包容,只有我们伟大平凡的母亲能给予的。其中还有一段是描述母亲离世时的情景: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就是母亲,如果可以他可以用自己的命去换儿女的幸福。
老舍记忆中的母亲人,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修剪。
老舍在文中说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舍都说我能成为一个不坏的人都是母亲感化的。
贾平凹写到他的母亲默默地陪他写作,还不时的心疼他让他出去走走: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阎连科在过年的母亲中写到娃和娃妈和你才是一家人,使我感动不已,若是每个妈妈都像她,肯定没有时下最让人头疼的婆媳矛盾了。母亲说你走吧,过完初一就过完了年,你媳妇在外,你领着孩娃回来,这是不通道理的。你孩娃和孩娃妈,你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过年咋样也不能分开的!道出多么深的母爱!
阿城在父母情深中写到历史有了年岁,在在街上行走看到一老妪,便还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有时候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位老妪,便驻下脚久久地凝望。同行的人问我,看什么,认识吗?我说,我感觉她像我妈。同行的人说,想娘了是吧。老太太走了多年啦。能不想吗?说来老太太真的是不容易。我们兄妹六个人全是靠老太太把我们拉扯大的。六个呀,快够一个班了。老太太是怎样熬过来的呢?每个女人做了妈妈,就变成无所不能的钢铁侠。
晓剑在《抚摸母亲的脸》中,一直待母亲故去,才摸到母亲那冰凉的的脸,那种遗憾无疑没有任何的事可以补偿今天,我终于无法抑制地抚摸了母亲的脸,那张脸是那样慈祥,那样平和,那样温情,那样坦荡;然而,却又那样冰冷,一动不动——她老人家突然离世了!让作者终身遗憾。
刘益善在飘在田野的白发写看到母亲因体力不支跪着插秧的我几度要落泪,因为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陈幼民在母亲的身影写到自己后悔那样匆匆离开而没能让父母多说两句我感到有些后悔,没有陪他们多说几句话。现在我也做了父亲,若是我的儿子十几岁就要离出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而离别时还没轮到我嘱咐,他便跳上车不见了,我的心里该有多么的悲伤。
什么是亲情,也许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强烈地意识到。悲欢总是与离合联系在一起的,对儿子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母亲。什么是亲情?无条件支持爱护我们的就是亲情。是我们的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