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一个地道的农民,底子干干净净,镇里出了名的老好人,村子里有什么缺人的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也是实在,二话不说就去干。乡里乡亲呢,说实在的,打心底的佩服他,又打心底的觉得他很傻。
这个年代,老好人,哪有那么好当,各个都有心眼,这不是,老王想重修一下自己那破旧的老房子,想借点钱,结果呢,碰了一鼻子灰,愣是一分钱没搞到,索性就省吃俭用,自己攒钱吧,等攒够了,就摇人开工,老王也想着,平时没少为别人,为村子帮忙,借钱不行,借个力气,总可以了吧!
然而哪有那么容易,刚开始是有那么几个人愿意来帮忙,管个饭就行,可没过两天,有个人说他家里也需要钱,本来种个地,忙忙其他的还有点钱,这连着白干,可不行啊。
老王也实在,自己也是个靠种地生活的,知道不容易,也就给他每天一点点工钱吧。
可这其他人知道了,就不乐意了啊,都是缺钱的穷鬼,都是来干活的,都不容易,凭什么只给他钱。
老王也是一时间,面对这种场面不知所措,于是就答应先欠着,每人都有,等以后有钱了再给,钱都用来盖房子了。
凭借老王多年积攒的信誉,所有人都相信他说的话。
等房子完工后,老王觉得种地挣钱又累又少,就决定去城里,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现在还多了这一屁股债,索性就出去干吧。
没什么文化的老王,正赶上诚市大建设,急需大量“劳动力”,以极为可观的工资,进入了工地,不就,他也见到许多像他这样的,从农村出来,挣钱的人,人民冠以他们为“农民工”,我却说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因为老王踏实,在工地上,叫他干嘛,他就去干嘛,再苦再累,也顶着,没有什么怨言,因为受不了的人,早滚蛋了。
而正因为如此,工地上的领导,也注意到他了,夸赞着:“这个人,能吃苦,挺能干的,干的好,干的有劲,唉!要是其他人也这样就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