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下归心(三)

那么周文王到底做了什么仁义的事情,感动得天下诸侯都来投奔呢?这里讲个《史记.周本纪》里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吧。

《史记》里说虞国和芮国因为土地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执,二个国君自己解决不了,就一起约着跑到周国,想请周文王帮忙进行国际仲裁。

结果他们来到周国境内后发现周国的农民都自觉的谦让耕地,压根就没有争议的事情发生。

就算偶尔有那么一点点争议,大家还很尊重长者,事事都听老人的,争议很容易解决。这就等于周国全国人民都被周文王同志改造成了谦谦君子。

二位国君很惭愧,说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

翻译:“看看人家这素质,我们争执的正是周国人所不耻的,我们还去找周文王干嘛,这不是白白被人看不起吗。”

于是二人也不争了,回国后还主动担任起周国的宣传员,把在周国的见闻向黄河流域的其他国家广为传颂,大家听到后都很佩服周文王,说他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

周文王其他仁义的行为,还有什么尊老爱幼啊、轻税薄役啊等等等等。最重要的还很有文化,说是《周易》是他编写的(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

自己有文化也就很尊重知识分子(也就是贤人)。这是儒家知识分子比较看重的,我们有学问,应该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尊重,哪个君主尊重我们,他就是好君主,在这里也给周文王安上了。

周国的人民甚至被教育到偶尔犯了错误,都用不着抓捕到拘留所里羁押等待审判了。周文王有次上街遇到一个人犯了点事,周文王就把他叫住,说你犯错了,要接受惩罚。然后随便拿木棍在地上画了个圈,就当拘留所了,犯人老老实实的待在圈里等法官来把自己带走。

后来周文王一看这哥们认错态度好,犯的错误也不大,又把他给放了。

这就是画地为牢的成语出处。我觉得当时周国的司法系统可能也就是个摆设,这个故事大概也是儒家能想象出来的、治理国家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以德治取代法治。

其实一个国家要打败另一个国家,争取本国人民、盟友、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可要说主要靠这个,那就是儒家书呆子的一厢情愿了。

打败一个强国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比它更强,除此之外绝无他途。

这种争斗根本没有正义或不正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淘汰法则。诸侯们也绝不是因为周文王的人品好、够哥们儿义气而去投奔他的,而是诸侯小弟们在分析了二大强国的实力对比后,觉得商国已经不行了,只有跟着周国混才是有前途的,才去主动投靠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广柳慧对待母亲广吟美的冷暴力整整持续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内不管广吟美与她说什么,叫她做什么,她都没有半句回应。甚至连...
    杉沐柒阅读 1,270评论 6 5
  • 心血来潮临摹了一张老师的画 山画的圆圆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喜欢画画的,可以联系我哦
    空白格l阅读 262评论 3 8
  • 露珠在夏季的早晨仅仅停留一段时间,那是它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那段时间它是充实的,为了多停留一会,它需要流下不止...
    七色天空阅读 708评论 0 0
  • 6月7日:(缺乏合约的形式化验证)3:缺乏合约的形式化验证智能合约的形式化验证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巨大问题。首先,让...
    真的稻城阅读 191评论 0 0
  • 很久没有写早安心语啦!离开简书感觉也已经很长时间,今天我回归是因为融入社会重新修炼后再一次感知到持续力的重要! 在...
    下半辈子_阅读 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