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你读绘本
1.走出读绘本的误区
绘本重要的就是故事,绘本课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却经常看到的是“故事”的丧失:
A、别让听故事变成观察练习
绘本用图画来讲故事,越是低幼绘本,图画说故事的能力就越强,儿童仅凭看图画就能知道是什么故事。
B、别让故事变成“提问”“回答”
当讲故事变成了提问和回答,就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
C、别让故事变成品德教育
2.怎样讲绘本故事 角色——游戏——看绘本
《亲爱的小鱼》是个非常有趣、温馨的故事。借一只猫的自我独白,表达着爱与理解的深刻内涵,值得读者细细揣摩。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爱”,什么是“思念”,就在这样的画面中,他们看到了,这就是图画书,为什么成为童年幸福的种子的原因。这是用颜色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知识、品质、美好的事物、诗的味道,一直到深深浅浅的生活哲学,生命哲学就都这样被孩子们看到了,不但看到,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变成了愉快的吸收,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所以真正聪明的老师、家长,就会去找这样的图画,找这样的故事去讲给孩子们听。
3.学龄前及一年级儿童,还处于自我中心占主要意识的阶段,他们渴望幻想,渴望力量,道德认知和情感发展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所以在跟学生对话的时候,不要以成人的认知和道德标准来评价他们说,那怎么可能啊 或者这样做不对之类的话,这样会因为成人的权威给儿童的心理带来压力,压抑想象力和创造里的发展。
二、童话故事
现代社会,童话的处境却非常尴尬。一方面是孩子们饥渴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是有能力讲述它的成人表现出的极度轻蔑与不屑:童话都是骗人的。童话让孩子们不能面对这个真实世界。还是让我们走入童话,走入童话的象征王国,走去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真相!
《三只小猪》: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汉赛尔与格莱特》: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牧鹅女》:必须摆脱依赖,走向自主
《三种语言》:父母如何幸福感孩子走自己的路
《杰克与豆茎》:一个孩子的成长
这几个童话故事各有各的写作特点,每一篇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中《三种语言》这是一个关于孩子获得自主主题的故事,强调的是在发展自主的过程中与父母的冲突,因为父母对孩子发展的不理解,因此这个故事不但对儿童理解自己深有好处,对于父母来说,则更像童话中那些神奇的指引之物,指向孩子成长的内心需要。
这个故事也同样告诉做母亲的,小男孩需要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俄狄浦斯难题,母亲必须肯定孩子的男性勇气,尽管他可能还藏而不露,在孩子面对危险时,(这些危险可能是男性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所固有的,尤其是当这个自我肯定是针对父亲时)要保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