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仅以平庸的思想写下这本书的感想,也为文中玛格丽特真挚的爱表示敬意。
故事由一场上流交际花的公寓拍卖会为开头,自然的引入主角,讲述在巴黎一个青年人(阿尔芒)和上流社会交际花(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小说取材与小仲马与玛丽杜普莱西的真实故事。以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感情回忆讲述为主,全文清晰自然,就如小仲马说的那样几乎没有改动。这是一本唯一让我读起来感觉很舒畅的书,通俗易懂的文体,恰巧是这样的方式,更加能映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迫于生计到巴黎以交际花的身份谋生,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她的头长得很好看,好像一件精美别致的艺术品”、“她长着一张鹅蛋脸,极富韵味,美得难以描述”,玛格丽特在巴黎是所有上流社会男士都想要拥有的情人。尽管她是一名妓女,但在小仲马的笔下,却是那样一位虽然沦落世俗,但仍然保持纯洁,真挚又伟大的爱。“玛格丽特过着热情纵欲的生活,可为什么她的脸上却有种纯洁甚至稚气的神情呢?”这样的困惑,在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悲惨爱情中得到了解答。
直到合上书的那一刻,我都没有将玛格丽特与伤风败俗,利益以及肮脏这些词联系到一起。她的爱多么真诚,为了维持这份爱可以放弃一切。那又如何呢?在当时社会上妓女的爱根本就一文不值,娶了她回家只会影响家族名誉。在阿尔芒自私伪善,满腹偏见的父亲的强迫下,她美好爱情破灭,选择沉默离开。最后玛格丽特抱着未能见阿尔芒最后一面的遗憾和痛苦带着孤独离开。生病期间往日公寓变得落寞萧条,是阿,谁愿意来看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呢。
阿尔芒是玛格丽特最爱的情人也是最不富有的情人,但是玛格丽特为了他可以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他寻求她最梦寐以求的生活。他们一起在乡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那段时间也是玛格丽特这一生唯一拥有过的美好时光。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是真诚的,他是玛格丽特最忠诚最心爱的情人。由于玛格丽特是全巴黎男士都仰慕的交际花,与其说仰慕不如说是想要在拥有,因为拥有这样一位情人是有多大的面子阿。阿尔芒嫉妒心和占有欲都如此强烈,有的时候逼得玛格丽特喘不过气。在不知情父亲对玛格丽特做的事情下,误会她的离开是抛弃不了富裕的生活。直到玛格丽特死后,阿尔芒决定给她迁移墓地,才在棺材里见了玛格丽特最后一面。阿尔芒带着悔恨和伤痛陈述完他们之间的爱情。
当然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玛格丽特的好友曾经也是妓女的普律当丝,一个自私贪财虚情假意的人。不过在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感情之间还是起到了不少作用。然而每件玛格丽特拜托的事情,都要从中抽取酬金。在玛格丽特生病期间,没有老伯爵的救济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离开了玛格丽特。借此讽刺见利忘义的人。
白色茶花代表了纯洁和高雅。玛格丽特钟爱茶花,暗示着她内心深处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她明白伯爵们的爱,只是出于拥有她有很大的自豪感。而阿尔芒是真心的,尽管心里有忌讳,也明白自己的身份是不能拥有这样一份爱。但是她放开了内心,像个少女一样去看待这份感情,可当她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现实给了她重重的一击。阿尔芒的父亲无法接受这样一位内心被救赎的妓女,以维护阿尔芒妹妹的名誉为由迫使她离开。玛格丽特是一个高尚的灵魂,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然而传统的道德观念造就了这一场爱情悲剧。
以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流社会伤风败俗糜烂的风气,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并不是以这样的故事来渲染妓女生活,正如小仲马最后说的那样“我再重复一遍,玛格丽特的故事是特例,如果它带有普遍性的话,似乎也不必要把它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