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今天是“书写疗愈”7天营的第一天,我是答疑老师,整理一下本节内容并延展分享一点个人的理解。
一、原理:精神分析与表达性书写的关系
我们这里讲的书写疗愈,是指用以疗愈自身为目的的表达性书写。表达性书写是“内倾性书写”,朝向心灵自身,以宣泄和表达为基本目的,区别于实用性文体以及小说、剧本等符合世俗标准的作品,即“外倾性书写”。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写作的核心来源是潜意识,涉及心灵结构中的底层。下面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表达性书写在自我疗愈中的作用。
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内心存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与本能、欲望相关,这个部分恰恰是创作本能的源泉。超我是“头脑中的法官”,用社会期待对你做出评判,超我与本我也好比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而自我起着调和和统一本我和超我的作用。
“自我功能良好的人,能够做到既不打破社会规则,又能够比较好地照顾自己,偷点糖给自己内心那个小孩吃一吃,这样的人生姿态会比较平衡。”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在社会生存中带上的“面具”,也是生存策略,在心理防御机制的连续谱上,从原始的防御机制,比如退缩、否认、投射、躯体化、解离等等,到相对社会化的、次级的防御机制,比如压抑、退行、情感隔离、理智化、合理化、道德化、间隔化,等等;再到更高级、更成熟的防御机制,比如认同、升华、幽默,等等。
表达性书写正是一种“升华”的方式。也是将潜意识做意识化的一个方法。
生本能与死本能
生本能可以理解为生存欲望、求生欲,生本能可能表现为生活中的奋斗拼搏、保护他人、维护秩序等等。死本能,就是毁灭的、攻击的、杀戮的力量,可能转化为对他人的谩骂攻击、甚至战争,可能表现为对死亡意向的迷恋,比如看灾难片、纹身等。
无论是生本能还是死本能,都是我们内心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议题。精神分析看到了人类内心同时存在的光明和黑暗的两面,尝试调和这两种力量,通常会不加评判,允许来访者表达内心的两面,对常人难以面对的部分进行工作和处理,减少来访者内心的冲突,从而整合两者的力量。
表达性书写发挥着类似的作用,无论是毁灭的冲动、还是向善的愿望,都能通过这种表达,从潜意识底层浮出。“表达性书写其实是在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应对个体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遭遇的种种不如意,把这些不如意用高级的防御方式“升华”表达出来,是众多艺术性表达的种类之一,也是门槛相对比较低的一种”。
二、我的延展分享
根据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书写疗愈是通过表达性书写适当地抒发本我的欲望和需求,将潜意识意识化,也是将压抑等低级一些的防御机制进行转化和升华。无论是本我的“生本能”还是“死本能”,通过表达性书写有了一个出口和转化的途径,“让我们可以照顾自己的情感,从而在应对现实世界时更有弹性,既不委屈压抑自己,也不任情绪流淌泛滥伤害人际关系”。
这一节讲到表达性书写在心理疗愈上的作用,可以由个人用一种“内倾性的书写”达成上面类似精神分析的作用。我不禁联想到初学心理咨询读到的欧文.亚隆的《日益亲近》,欧文的合著者金妮,也是他的来访者,就是一位女性作家,她应该是很充分地用书写去做表达的,但是她还是觉得“没有能力去感受,无法正常的愤怒,对爱充满了困惑。”是她的书写没有疗愈作用吗?而且我们也看到有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有了表达的技术,却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如何理解呢?这是我今天思考的。
回顾《日益亲近》之后,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达性书写可以成为一个疗愈因子,但不是全部,不是说书写疗愈可以完全取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毕竟所有的自我疗愈都需要放到关系中去检验。在欧文对金妮的治疗中,正是充分运用了金妮对文字表达的擅长,突破传统心理治疗的严格设置,咨访双方在咨询之间的时间里,记录下咨询室里以及咨询后一段时间的生活感受,再通过交换和讨论,将文字中呈现和表达的内容进行更深入地解析,而且通过关系和互动,加强了金妮的心智化和共情能力,促进了金妮的日渐转变。金妮本来就是擅长做表达性书写的,欧文充分利用金妮的书写表达能力,补充了理解她的线索和渠道。在金妮的疗愈中,书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金妮通过书写提供的素材很重要。而从欧文的治疗角度,补充提供了一个有互动关系的场,让金妮的独白有了多一个安全、温暖的听众。
至于还有一些负面的个案,留待以后做研究吧。我初步的假设是,过于封闭孤独的境遇,社会关系和支持的极度匮乏,无法完全通过内心对话完成的自我整合,是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