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象每个人创新力是深埋在地下的矿藏话,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就需要去进行创造力探测,然后需要花很大的一番力气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开采,开采好了之后还需要渠道进行输送,最后被用到合适的地方。探测的过程更像是寻找源头的过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矿藏形成值得开采的矿脉呢?原始社会里的人必须是样样精通,至少要有足够的创新力才能生存下来。现代社会的普通人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内容都远远大于从前,经历也很丰富,至少有很多造就创新力矿藏的素材。我感觉如果谁说自己没什么创新力,很有可能没有努力去挖掘或者是努力的方法不多。如果后面的渠道不通畅挖掘出来没有用的话,很有可能影响开采的积极性。
胡扯了一通,源于今天小猫看了昨天的文章启发我说,应该可以做个工作坊帮助所有人找到自己的创新力的地图,有点类似脑图的开发过程。我觉得很有趣,市场上大多数关于创新力方面的工具着重于利用工具,而不在于帮助人们开发自己的创新力工具或者说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创新力开采方式。这个里面所需要链接的不仅仅是基础的创新思维方法,还有个人的知识领域,甚至还包括个人的性格特质。思维方法、知识领域和性格特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创新力。
说了这么多空洞的自造术语,我反思了下我的创新的矿脉开采方式。首先,我的创造力源头是我挺喜欢阅读,偏爱脑洞开的大的科幻小说,或者是相对深刻的纪实,对各式各样的小创新产品什么都有浓厚的兴趣。说白了,就是好玩有趣的人写的我都很爱看,哪怕是讲怎么做菜的。这样就造就了我特别容易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进行跨界的创新想法。不过我本身并不是个爱社交的人,社交软件用的也少,所以我在开采的时候就是充分的去了解和理解我工作生活中的每个人的“特别之处”,并且向对方讨教。我的个性非常乐于触发合作,我也特别看重长期关系的建设,这样我会尽可能找机会在实践中和周围人的“特别”之处进行进一步的碰撞。可能有人觉得我有那么一点自私,很像是个采花蜜的昆虫呢……如果采蜜的过程是我和对方共同需要的,并且能够酿出美味的蜂蜜是不是也很棒!
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改进我的矿脉开采方式吗?有没有可能找到更好的渠道去输出这些“创新”呢?有没有可能找到更佳的利用目标呢?还有不能忘了,开采的同时,也要时刻的准备着,为未来的矿脉做准备。
这个工具真的可以做出来吗?似乎很有价值,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