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
记得小时候一大家十几口人都在一起吃饭,爷爷奶奶、父母、二叔二婶、小姑、堂叔、表叔、表姑等等。我的爷爷奶奶自己有四个子女,还有他们的侄儿侄女也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因此,僧多粥少,我们长期就吃南瓜、包谷饭,大家都吃厌了。而给一大家子人做饭的事情就被我奶奶承包了。
要知道我的奶奶大字不识一个,却是建筑公司经理,她记性特别好,听人家说过一遍就可以完整地背下来,而且非常大胆泼辣,把下面的男职工们管教得服服帖帖的。她曾在万人大会上都做过典型发言的。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也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天黑了才能赶回来做饭,一家人也都眼巴巴地等着她回家。我的父亲和叔叔看奶奶太辛苦了,提出分家,奶奶还不乐意。
那时我可能才三四岁,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奶奶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走过屋后的堰塘,很伤感地对我说“为什么要分家呢?一家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多好哇!”那时,我还太小,不大明白大人的世界,然而,我却能真切感觉到奶奶的那份失落。也许老人再苦再累也想把自己的孩子聚拢在一起,不要分开来过。直到我长大了才明白孩子像鸟儿一样翅膀硬了了总是要飞走的,不可能永远在父母身边。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家中也是一样,夫妻结合组成了一个家,孩子大了,也就要离开这个家庭了。
这是父母和子女的缘分,也是世间最伟大、持久的缘分。除了这种缘分,还有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友谊也是让我们不舍和难以放下的。
我以前特别爱热闹,喜欢结交朋友,而且比较喜欢喝酒,特别喜欢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他出门的时候,喜欢带上一名门童扛着一把铁锹在鹿车后边跟着,并叮嘱门童说,如果他在半路喝酒喝死了的话,就随便找个可以安葬的地方,挖个坑把他给埋了。他以酒为伴,放荡不羁,逍遥自在,不被俗世所绊,这样的真性情也令人羡慕。
我的周围也聚集了许多意气相投的朋友。刚从学校毕业那会儿,不论我是在简陋的乡下上班,还是在大医院里进修、学习,我的许多朋友还会专门跑来找我一起喝酒、谈天说地。原本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却总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或者又是慷慨激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那时候没钱,就喝五十几度的包谷老烧,才一块钱一斤,火辣辣得胃痛,却还是喜欢那种醉意朦胧的感觉。没钱住旅馆,大伙儿将就着在我的木板房的寝室里打地铺,我们几个女生睡铺上,男生们全都睡地上。还记得有位男同学,长得特别帅,有次拼酒被我喝趴下了,现在在一线城市的一家大型公司担任老总,我都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提起这事儿,免得给他添堵。
那个时候,呼朋唤友、醉生梦死的,好不逍遥快活。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繁忙的工作,我已经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来结交朋友、维持旧时友谊了。以前,总是喜欢把一群不相干的人召集起来一起玩儿,喜欢热热闹闹、灯红酒绿的生活。
而现在人到中年,似乎更喜欢静,更喜欢孤独,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世。除了家人和几个心意相通的朋友,我已经不愿意和一些不相干的人多说些什么了,也不希望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了。人生已经过半,把自己的真性情留给自己的至亲好友就行了,何必要把一些不相干的人聚拢来照顾别人的情绪,唯独忘了自己的感受呢?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道扬镳,“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昨天,我打的士回来,司机和我聊天,他说“你一个人出游不会感到寂寞吗?”我笑了一笑,告诉他:我非常喜欢一个人游玩,想走就走,想看就看,可以不必去迁就别人,多好!况且一个人如果内心充实,又怎么会感觉寂寞呢?这世间有人喜欢物质上的奢侈品,而我喜欢精神上的奢侈品,如果有和我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游玩,如此甚好,如果没有就自己慢慢享受这大好河山,这天地之间一切的美景都在我的心中,这不也很好的吗?
不知道他是否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觉得人到中年以后,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朋友也越来越少,一个人独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如果你不能学会自己取悦自己,不能探索到生活真正的内涵,那么,你就会越发寂寞而无法忍受。反之,你会深深爱上这种孤独,它会让你与自己的灵魂成为真正的伴侣,你们进行深刻地对话,你们一起探索生命的意义和本质,这是会让人真的喜悦而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有一种境界叫放下,有一种心态叫舍得。缘,如流水一样自然,似花开一般如常。人生在世,想做而不能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不要勉强,再难舍的情意最终也只有断绝,缘尽情已成空,有太多人和事非人力所能左右。缘之一字,有深有浅。懂得随缘者,心无烦恼和优愁,一笑而过,这是一种平和释然,也是一种境界。
蔡崇达的《皮囊》中有句话“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其实,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这就是缘分。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所以,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都值得珍惜。当然,缘分也有尽的那一天,忘却,也许是对“缘”最深刻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