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女朋友去看一场电影,打开点评看了场次,感觉小红花和心灵奇旅都很不错。商量了一下,美好的周末,不想在影院里看小红花哭的稀里哗啦,于是便选了后者。然而没想到的是,心灵奇旅这部治愈系神作,也能让人在心底,热泪盈眶。
强烈推荐大家都能抽时间去看一下这部影片,每个人的感动都不会相同,但我相信它会带给你绵延的细腻的自我思考。
这部动画片在探讨一些非常宏大的问题:人生的终极意义,为什么而活,理想,死亡等等,但它选择了一个非常普通的视角,一个普通人的一次荒诞的离奇的心灵机遇。因此,它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带入感。
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平凡打工人,人到中年,在自己深度投入的领域,“一事无成”,自卑,怯懦,却仍然怀揣梦想。终于好不容易迎来了自己梦寐以求大展宏图的机会,又发生安全意外,在濒临死亡的抽象世界里,经历了一次生之来所,死之归去的探讨。
影片的故事线十分清晰,除了对死和生,以及精神的抽象世界的具象化之外,情节本身并不跌宕起伏,结局也在预期之内。不过奇妙之处在于,在看完这个中年男人与自己和解之后,我们这些普通人,如何与自己和解。
最近几年,同理心这个词被经常提到。同理心代表了我们作为一种有社会属性的群类,能够感知他人冷暖的一种温厚的力量。肿瘤君,小红花,我不是药王等等此类题材的影片,能够赢得好口碑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激发了人们的同理心,为他人而感动。而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快节奏下,我们有时也缺少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时机。
如果大概率只能有平凡普通暗淡无光的人生,那还要不要出生?
如果大概率实现不了大大的梦想,那还要不要努力?
如果大概率摆脱不了现在苦难的生活,那还要不要活着?
......
这些是很痛苦很压抑的问题,也是很抽象的问题,是我们不愿意也不知如何能具象化思考的问题。心灵奇旅这部电影的妙处,是通过想象的魔力与动画的手法,将这些问题具象化成场景,展现出来。
死之归去,是一处单调的,空洞的,黑洞般深陷的场所。这里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死去的灵魂,怀揣着相同的释然,去往同一片虚无。平静,压抑。
生之来所,却是彩色的,活力的,春天般生机勃勃的场所。这里等待着被“分配”性格的灵魂,找寻着各自不同的“火花”,去往一篇未知的人生。欢快,自由。
影片的主角,在终于完成了梦想演出,却又忽然感觉无尽的失落。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也经常会这样,过分注意在那个最终的结果,而即使结果最终被实现,也会怅然若失。
很多东西,我们想不明白,但我们所喜欢的对比种类,多数是相似的。我们喜欢色彩胜过单调,喜欢活力
胜过空洞,喜欢自由胜过压抑。作为世界工厂运转的一个齿轮,我们的工作产出被贴上价值标签,这个产出的结果要大于过程。然而作为一个人,一个自由生活思考的个体,我们人生经历的过程,应该要大于结果。
心灵旅程里,那些能够点燃生命的“火花”,一开始也被具象化成一种目标。他似乎是一种爱好,一种职业,一种人生轨迹。然而在影片的后半段,“火花”被美好的点化成一种体验和感受,一种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影片同时还讨论了其他很抽象的概念,比如沉浸与执迷,也用动画神来之笔的诠释的相当好,引人深思。
出了电影院,女朋友问我,你是在影片什么时候开始哭的?
我说是在主角坐在台阶上,抬头仰望树叶间的阳光的时候。我没有想过眼泪会流下,但也没有去擦拭,那是一种很舒服的眼泪,脑海里一瞬间回想起很多片段,与自己各种复杂的情绪和解。
影片最后,主角将一片蝴蝶般的落叶交还到灵魂22的手中,完成了对22的救赎,也完成了对主角自己的救赎。这片落叶为何对22如此重要,在我想来,它代表了一种,对生活的未知的体验。正是这些可能是最普通的未知的体验,让老灵魂22枯木逢春,激发了它“生”的渴望。
我们也应一样,今后即使生活再苦再累,梦想再遥远,也要尽量的多去寻找美好的未知的体验,激发我们对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