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本文刊发于《招生考试报》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第八版。)
世间万物皆会老去,唯有文学和艺术永远年轻。在当代中国文坛,如果要评选创作常青树,无疑,王蒙先生一定会是那片森林中枝叶婆娑的一棵。
最早阅读王蒙先生的作品,还是1980年我刚上初中不久。记得那年五月号的《人民文学》刊发了先生的《春之声》。这个短篇小说,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而是借助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营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从而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后来,又陆陆续续读了先生的一些作品,《海之梦》《夜之眼》《布礼》《蝴蝶》《风筝飘带》……先生小说的意识流手法,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1984年秋,我考入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因为专业的原因,开始阅读王蒙先生早期的作品――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对先生的创作脉络更加地清晰了,王蒙先生也成为我所仰慕的作家之一。
人曰,万法缘生,皆系缘分。也许,冥冥之中,上苍对我和《西南作家》杂志特别地青睐。因缘际会,我终于见到了久仰的先生。2017年4月9日下午2:40,走进四川省图书馆七楼贵宾厅的时候,我一眼就认出了王蒙先生。
王蒙先生清癯而疏淡。先生虽然生于北京,但祖籍河北沧州。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也许先生自幼坚持锻炼强身,所以身体很棒,结实硬朗。当我将2017年第一期《西南作家》杂志赠送给先生的时候,先生一边翻阅,一边微笑着说:“挺好,挺好!”先生问:“封面这首写贾平凹的词是你写的吗?”我说“是”。先生道:“很棒!很棒!”先生详细了解了四川省内省级、市级纯文学刊物的基本情况,还询问了我从前大学专业的情况。我说我今年已大学中文系毕业29年,先生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好”。怀着对文学的敬畏,我将《西南作家》杂志创刊的缘起、运营的情况,向先生作了详细汇报。先生悄然动容,道:“现今文学日趋边缘化,你们还在坚持,不简单!不容易!”
先生曾经担任过文化部部长,我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如今,一老一少,在蓉城相见,真是得缪斯女神之助。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王蒙先生就是那众多弄潮作家中的一员。1990年代中期以后,文学之潮渐渐消弭,很多曾经风云一时的作家,都归于岑寂;只有一些富有实力、富有才气的作家,坚持创作,笔耕不辍。不几年,文学的天空依然群星闪烁。王蒙先生就是其中较为耀眼的一颗。年届八旬,2015年8月16日,先生以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夺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八十高龄,获此殊荣,老而弥笃,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我心中,王蒙先生一直是高不可攀的作家,“须仰视才见”;我也从没想到,能得到先生的接见。如今,和蔼、慈祥的先生就坐在咫尺之间。亲闻先生謦欬,得到先生肯定,受到先生指教,这对我这个从事职业写作的人而言,无疑是一次极大的鞭策。
告别王蒙先生的时候,只见窗外阳光灿烂。我心里很温暖――是啊,第九次全国作代会召开之后,文学的春天真正到来了。王蒙部长和其他文学前辈的鼓励,将令《西南作家》杂志在文学登顶之路上再上新的台阶!
2017年4月12日,星期三,于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