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简单说来,即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渗透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作为母语学科,学生接触最久、使用频率最高。部分学生认为语文难,学得辛苦,与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不易得高分,学习成就感低;有的学生认为语文简单,学得随意,觉得轻轻松松拿个八九十分不是问题,学习很被动;还有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完全持放弃状态,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所以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些看法都相对片面,那么,到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吸引眼球。面对七年级同学,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既有初到中学的兴奋,又伴随着担忧,还带有小学时的幼稚和天真。平常填鸭式的教学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于是,适量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名人轶事、传统节日、重大时事、二十四节气等课外又和课内一脉相承的相关知识,课前播放一些和教学主题相关的音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又紧连课本的词语,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对学科产生兴趣,对课堂充满期待。
夯实基础。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问题主要表现在拼音、声调、笔顺等基础不扎实,学生不爱阅读,害怕文言文和作文。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把家里小朋友关于拼音的启蒙读物带去教室,复习声母韵母的读法和声调的打法,并利用书法课,复习字的结构与笔顺书写方法。每一堂课的生字词,先自己注音解释,再采取轮读、抽读、齐读、板书、抽问、练习、听写的方式来进行落实和巩固。还安排了词性、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和文言阅读方法等专题讲解,古诗文则采用唱、演、改写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在玩中也学到知识,课堂氛围相对轻松。在课余时间,给他们拍一些读书、唱诗、手指游戏的小视频,开展班级诗词大赛,玩“二人三足”的游戏,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新鲜感中完成了学习。
教学相长。我所理解的“教”并非单方面的灌入式的教,一方面,老师教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旁征博引,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再用于教。另一方面,从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反馈结果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在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以教促学,以学助教。作文课上好不容易,学生害怕学作文。我就争取在课后小作文、小练笔和随笔中加入中考作文要求,用随机抽取习作进行点评的方式来讲写作技巧,让学生来感受、分析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内化于心。前半学期中,全班参与“天天写作”活动,日记式的写作体验,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点滴,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后半期,由23名同学组成了“天天写作”小组,每天给出一个参考题目(内容为中考题目或组员推荐),组员每天签到,我每天批阅登记。每周五召开一次小组会议,解读作文题目,点评好与不足。学生养成了“写”的习惯,有了“写”的恒心,抓住了“写”的技巧,作文便不再那么可怕。
时代在变,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知识不更新、教法不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不够,肯定是不行的。语文之路,任重道远,愿乐学、善学、笃学,学有所获,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