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力的 「人生的84000种可能」 知道「奇葩说」这档辩论节目,艾力在里面是一名辩手,前段时间一连看了几期,觉得挺有意思。这个节目当然只是娱乐,但个人觉得,娱乐精神不错,属于那种「正」的,本文不评论这个节目的好坏,只谈谈自由。
奇葩大会上有个女孩,好像是一名政府外交官,她是因为“鄙视”那些所谓的“腐女”上奇葩说而上的奇葩说,记得她原话有一句大概是:
“连这样的人都能上奇葩说,为什么我不能上?”
解释一下,这个外交官女孩是在大家眼里很有前途,有正能量,三观很正的一个人。如果她不上这个节目,的确应该很正。而她上来说的一番话,让人觉得并不是,至少还差一截。另外,她说的“腐女”是诸如此类人:拼爹,拼干爹,炫包包,炫富等她眼中的庸俗人,也包括一些网红。虽然外交官女孩一直强调她没有不允许别人那么说、那么活,但她那么做了。高晓松和蔡康永,对她并没有多少认同,也没有给出邀请牌,等于是否定了她。
这说明奇葩说是一个包容的节目,它不要偏正,它要的更不是邪,它要的是「该正的时候正,该邪的时候能邪」,那种「蒲苇纫如丝,能东也能西」。比如,艾力为什么在节目里不太被看好,他确实有点太正,相信他在这个节目里应该也学到了很多,祝他好运,我是他的读者哦。
此外还经常会看到在很多名人的公众号评论区的评论者们,他们有的对作者的观点大肆抨击、讽刺、挖苦。比如鬼脚七文德的评论区,有人说他“从五台山到峨眉山,托钵行走2000公里”是炒作,借此来赢取粉丝,获取流量,抨击他的所作所为。当然,有的作者不予理睬,有的作者就会忍不住与读者对骂,很惨烈,比如冯大辉。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别人的生活,怎么对待别人的观点,应该持什么态度,什么是自由?应该包容。不喜欢的人,可以远离,不要谩骂;不喜欢的观点,可以远离,不要诽谤;不喜欢的环境,可以换个,不要抱怨;看不惯,走开,总有你想去的地方。很多时候,还没达到那个层次,评论别人,甚至评论比你更牛的人,就变成一种无知的表现。更多的时候,应该怀着谦虚、温和的态度,大师们性情一般都很随和,大师尚如此,何况(...)呢。
如果觉得自己是对的、正的,是不是异类就该消失?所有异类消失后,世界还剩下什么?往往是想消灭异类的人,自己变成异类,何况世界本来没有根本的对和错,有的只是区别,是不同。自然能够包容万物,才让世界丰富多彩,又美丽;大海能够包容百川,才成就其大,其广。「奇葩说」里高晓松说过一句话,“两个真正理智的人,就任何不同的观点,最终都一定能达成一致。”所以要包容。
最近在碎片阅读高晓松的「鱼羊野史」,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书,它按时间排开,从一年的1月1日开始,讲述在历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一些历史事件,语言几乎是口语化,非常有意思的一套书。其中,1917年的1月4日这一天,北大著名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也提倡尊重思想开放,学术自由,北大有这样的办学理念,也成就了一流名校之名。
反过来也一样,自己发表的观点,肯定有一部分人认同,可能更多的人都不赞同,甚至就像上面的,会受到抨击。「奇葩大会」上还有一个搞音乐的,觉得现在的音乐人把音乐玩坏了,那些最美最好的音乐都没人欣赏,反而那种迎合大众的流行音乐受到追捧。就像高晓松评论的,大众追求的永远是通俗的,甚至是庸俗的,但也依然会有人追求高雅的美的,谁也替代不了谁,这就是社会。
不管是抨击,不管是流俗,都没有关系,你不可能取悦全世界,更不能说服全世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走自己的路,不去说别人,最可贵。多想想自己,少关心别人,你才是你,才能是你自己,你只能是自己。
At 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