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P85-88
这几页着重在说的是如何结案,即如何去结束对个案的访谈。
<强调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以及“够好了”的生命哲学。>
我们常说接受生命的限制,但绝不放弃希望。生命里会有很多限制,但是我们不放弃希望,我们该努力努力,该尝试尝试。
“够好了”意思是我们并不是一定要追求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差不多就好了。我们的目的是扩大白,不是为了把黑的就完全消灭掉。我们的目标只是把白的尽量多的扩大。这样的理念也可以更好的用到我们生活中去。
<倘若当事人对于自己的状况稳定的维持以及自信于可自行处理后续问题的评量。>
是指来访者接下来在没有咨询师的情况下,自己能否更好地稳定地、有自信地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的评量,打分如果打到7-8分,那这个咨询就可以考虑结案了。
但在实际中,民族文化的差异,国内来访者比较敏感,尤其是青少年来访者,他们敏感同时又会压抑自己的很多的想法和情感,不一定表达。如果咨询师和他探讨:发生了什么你就可以不用再来做咨询了?
青少年来访者回去之后,他可能就给妈妈说,“老师给我说不用来了。〞
所以这样的探讨要谨慎。
<晤谈结束的时,咨询师会整合性的会诊与确认当事人参与晤谈的收获整体改变及其意义与影响。
也会探讨当事人准备将所产生的进展或应对困境中的经验、优势、力量与方法如何持续应用咨询结束以后的生活中。>
这就在与来访者总结收获,总结变化,然后展望在接下来怎么把咨询中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中。
整体的在最后结案的环节,一般就不再探讨新的内容了。这样的环节一般就是总结,对来访者肯定、认可、赞美,让他看到他变化的部分是怎么变化的,他拥有了什么?然后聊一聊接下来怎么做。
<焦点咨询做十次未必就是长的,做一次也未必就是短的。根据情况看。>一个来访者通常6到10次左右,但实际中如果有的来访者情况相当比较严重,那可能就需要更久才会起效。我们要根据情况做着来那做着看,不能严格按6-10次照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SFBT的结案更拥有着像是当事人毕业典礼的时候所拥有的成熟与祝福。我们的结案其实就是相当于是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