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六经理论是感觉有了一点点的方向。当把人体的系统当成是一个整体的时候,就突然是非常的有趣,而且也有了非常好的去认知的角度。比如说人体的阴阳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是阳生阴长,阳收阴藏。也就是阳气在不断的循环着,这样就有了去分析的基础,因为问题的产生无非就体现在阳气的生长收藏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完美的符合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关系,有就是地球在春天是一个阳气开始慢慢升温,然后夏天是阳气越来越多,然后秋天是阳气逐渐变少,再然后冬天是一个变的寒冷的感觉。地球的春夏秋冬无非就是这个过程的变化。再看一天当中,也还是这个变化的过程。所以人体需要去适应这个阳气变化的过程。
然后在黄帝内经中就是讲了人体阴阳离合的机制,也就是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主枢。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当把人体的阳气看成是一个春夏秋冬的过程时,太阳主的就是春,是阳气来开始慢慢的生发。阳明主的就是夏,就是阳气慢慢的要开始收起来,不能再散发了。然后少阳就是阳气开关的机关,负责顺利的切换。然后太阴就是秋天,阳气慢慢的要开始收藏起来,打开开关让阳气收起来,然后厥阴就是停止阳气的收藏,把这个收的门给关起来,然后少阴就是枢机,负责阳气收的开关。
这样来看这个阴阳出现问题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如果太阳出问题的话,那就是指阳气的开出了问题,这样阳气散布出去,外面就会显得寒冷,然后体内就会热。然后来看阳明出现问题,也就是外面阳气一直在散发,这样外面就是热,然后里面就是寒冷。来看太阴出问题,就是阳气无法往内收,这样是外热内寒。再看厥阴如果出现问题,也就是阳气的收无法关闭,这样就是里面阳气变多,外面变冷里面变热。然后在这里面是有一个主要和次要的问题。太阳主要就是外冷,阳明主要就是外热,太阴主要就是内冷,厥阴主要就是内热。所以太阳阳明少阳主要是外部的气的问题,然后太阴厥阴少阴主要是内部的脏腑的问题。
所以这样来看的时候对于身体阴阳的变化就是非常有这个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