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过早教老师,观察孩子,观察家长和孩子互动成为了我的一个职业习惯。每每看到大家的互动方式的时候,我会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我是家长,我会怎么做?
这里举个小例子,分享一下
第一个场景,在公园的喷泉旁,有两对母子,第一对母子宝宝晨晨两岁左右,第二对母子宝宝豆豆一岁左右。同时面对喷泉,晨晨表现得十分兴奋,马上冲下喷泉,妈妈赶紧抓住晨晨的一个胳膊,把他提溜到安全区。晨晨不开心了,开始反抗哭闹。豆豆看到喷泉同时也表现地很兴奋,试图用自己不太矫健的步伐走向喷泉,妈妈在身后抓住了他的衣角,他走了一步被拉了回来,脸上依旧兴奋的表情,心情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样是看到喷泉,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状态。首先,已经满两岁的晨晨,此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当妈妈扯他回来时他感到内心非常不愉快,开始哭闹反抗,不去做这件事让他浑身不舒服。再一个已经两岁的孩子行动能力增强,他可以快速地跑向他的目标(喷泉),也就是大人所说的稍不注意就嗖地一下,不见了。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我是妈妈,我会这么做。“晨晨,等等妈妈。喷泉我也很喜欢。我也想去看看。”伸手去牵晨晨的手,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安全范围之内。然后慢慢地走向喷泉,在不影响到公共设施以及他人安全的情况下,我会和孩子一起伸手去摸一摸喷出来的水,并且告诉他:“晨晨,这是喷泉!水从地底下向上喷,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提问让孩子主动去思考,提高孩子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保存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一定会给出他的奇思妙想,记得听到答案后不要去评判这个答案,而是说:“这个想法真有趣,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真的很开心,我们一起继续去找答案,你觉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知道答案呢?”(继续提问,让孩子继续思考,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接下来说一说刚刚满一岁的豆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动能力并不是很强,语言能力也不强。但他们更加需要通过感官来学习。如果我是妈妈,我会这么做。看出宝贝的意图想要靠近喷泉时,我们就牵起他的手跟随他的脚步走,来到安全距离(不会洒到身上,但可以用手摸到的距离),蹲下来,指着水柱告诉宝宝“这是水,水,水。摸一摸,凉凉的,凉凉的,凉凉的”一边说,一边这么做,去让孩子用触觉去感受水是流动的,是凉凉的。
如果妈妈们觉得公园里的喷泉水不干净或者怕孩子玩水弄湿衣服,而错过了这么好的教育契机,那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