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朤皛
图片/朤皛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三大好处吧!
一、读书,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分享一个新闻故事,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蒸汽泄漏。网上曾疯传这样一段流言:日本核泄漏会导致海水污染,以后的海盐都不能吃了。剩余的安全食盐有限,大家赶快去超市抢吧。此言论一出,“全民囤盐”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开来。
好多人都去抢购食盐,后来在报道上有一个大学教授,他拉住爸妈,分析了他们不需要囤积食用盐的原因:(1)I131(碘131:一种污染物)的半衰期仅8天,即使对海水造成大范围污染,大约三四个半衰期内(约1个月)就能衰减到安全程度,因此海盐不会受到污染。(2)另外我国原盐结构丰富,井矿盐占46.5%,海盐占42.79%,湖盐占11.16%,成都吃的是井矿盐,供应不会受到影响。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而读书,是完善这一体系最直接的方式。
二、 读书,成为有趣的人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一本好书》中解读《月亮与六便士》时说: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艺术,但是每个人都至少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理想和面包之间,是可以兼得的吗?原来毛姆在二十世纪初期也在纠结和思考这件事。《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月亮代表着理想,六便士代表着世俗的生活。若心中有光,请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哪怕最终又回到世俗中去,至少你是见过月亮的。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是要先“结婚生孩子”还是去“建功立业”,不用担心,这是人类共同纠结过的问题。答案在你心里:爱干嘛干嘛,别让自己不甘心。
多读一本书就涨一分见识,多一分谦卑,像给扁瘪的轮胎充气一样,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大一些,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浅薄:终日囿于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以至于忘了原来世界很大,人活这一辈子,也可以有无限可能。
三、读书,改变心态
时间能够侵蚀掉的美貌来自皮相,而真正的美人是在骨不在皮,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在20岁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都一样的青春活泼,还有点懵懂。可是到了30岁,40岁,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生活。那种不被现实生活打败,不会抱怨连连,面对得与失都坦然的好心态,是经年累月的修炼。而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气质心法。《一本好书》节目剧照作家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了散文集《打开天窗》,该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入读清华大学,一毕业便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她的成长经历完全是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的样子。成名的代价是身上被贴满标签:神童、少女作家、“相亲”作家……身上担负着来自外界的期望和压力。
她也会迷茫,也会感慨自己在相亲市场里原来属于“被挑选”的那一类。而这个时候唯有依靠阅读,她可以得到一些别人现成有的一些经验。如果不读书,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不读书,她的价值观和经验就只好来自亲朋好友。
世上有而且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们所爱的人,一种是得到我们所爱的人。原来生活本身就处处充满着缺憾,谁又说得清,到底怎样的结果才算得到,而得到是否又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失去呢?去面对自己对许多事情无能为力这件事,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我们唯有坦然接受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生活还是那个生活,但是心态对了,就不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