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初夏的南方城市,18、9岁的少年踯躅于街头。远处,有风微微地吹来,暖暖地,却又有一丝轻微的寒意。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年纪,带给人的有一丝惶惑也有几许坚定。
20几年后的初冬,少年已是成人,鬓角也多了不少白发。回家后再一次离开,留给母亲和家人的只有依然匆匆的背影。
一年年地返乡离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次离开都变得沉重起来。在每次坐夜班车离家之前的整个下午,我会老老实实地待在母亲的房间里,一遍一遍地整理行李;她则静静地看我做着这一切,很少说话。晚饭她吃得很少,我也不劝。然后,她执意和家人一起送我去车站,看着我坐上从家乡到北京的列车。
早晨8:30从北京的住处打的去机场,搭乘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班机到阿姆斯特丹,然后是无聊地等下一趟航班。在几个小时的等待后,终于可以飞往目的地了。在Manchester海关,一位女官员公事公办地问道:“Why do you come to UK”,问题和声音都很自然,我的内心却开始大为不悦。简单地问答之后,我又要奔向一个行程:搭火车,转车次,搭公交。当疲惫的行李和我被自己一起塞进住处,已经是格林威治时间晚上11点。22小时又30分钟!我的目标离我也这么漫长吗?也需要那么多的等待吗?还有那一程接一程的搭车、赶车?
在家时去医院作了些检查,发现有轻微的脂肪肝。大夫告戒我不要饮酒。在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的9个小时里,我要了三瓶红葡萄酒。不多,每瓶180多毫升,小酢宜情。我好酒,但不酗酒。尤其喜欢微醉的感觉,整个人很放松,这种状态下我的英语口语还会发挥得很好,人也变得更绅士。要不怎么我稍作询问,空姐就翻箱捣柜地三次给我三种不同牌子的酒呢(我又得意地笑。呵呵,有些鼠媚、有些欠揍)。
红酒的香醇一遍一遍安抚我的孤寂,滋润我的饥渴干涸。在温柔厚重的红里,想起一路走过的艰辛和艰辛里伸过来的一双双温暖的手。于是,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我把曾经的爱、温情与鼓舞一次一次地温习起来。
未来有岸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很多的爱与我同在。我只想:一路走来,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