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戏剧课堂开始慢慢从原来单纯的戏剧游戏过度到一些戏剧范式的体验。但是依然能够在不长的一节课时间里,看到大部分孩子。
戏剧课拥有这种从容。
本周在绘本《漏》的支撑下,体验了“教师入戏”“坐针毡”“墙上角色”等戏剧范式,虽然不太适应,但是良好的戏剧游戏基础还是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能进行良好的身体互动创作。
比如这个叫漏的怪物,各组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
游戏是最具自由生命的实践形式,让孩子心灵放松、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开启智慧。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支配游戏场地,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自主决定游戏玩伴的权利,自由展示对生活的态度与认识。
而一年级的课堂上, “默契123”的团队感知,让孩子们对团队默契有了更多的理解:原来不说话,不看彼此,也仍旧能够知道彼此的想法,得到大家都支持的信息。令我惊讶的是,在低头静音的前提下居然真有三个组从1数到了10。
第一次体验“定格场景”时给了四大组限定的场景“足球场上”“放风筝”“生日聚会”“与家人逛公园”。二十声铃鼓里,进行定格;第二轮时,让孩子们体验有过场节奏串场的情况下四个画面的连贯呈现。
在欣赏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会刻意和每个角色有些单向的交流,会给出虚拟话筒采访一些画面中的角色。其中有一组的一个角色介绍时,说我们三个人在公园散步,孩子坐在前面的石凳上,我们很开心。课结束后,我找到了那个“孩子”的扮演者,询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一个背对爸爸妈妈的孩子。孩子开始向我诉说,爸爸妈妈是如何不了解他,逛个公园,他的心情也是不好的。所以,他一个人难过地坐在石凳上生气,但是爸爸妈妈根本没有发现,他就更加难过了。
“哦,原来是这样。”
看起来简单的定格场景,原来孩子们有那么多的内心戏,这些你不问,也许就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分享。
孩子们在随时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创造。所以,只有在游戏的状态中学习,人的本质才能不断显现出来,人的创造潜能才能不断地被激发。
做好孩子们游戏的陪伴,和他们一起享受戏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