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儿子问我:“为什么诸葛亮他们三兄弟不在一起呢,却分别跟了不同的主公呢?”
我听了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就说:“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呢!”我思考了一下就回答儿子:“我觉得这个可能跟古人的一个信念有关,那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我看三国演义里面他们是经常这样说的。”
儿子听了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然后又问我:“那他们为什么不选择一个主公来侍奉呢?”我想了想说:“我觉得这可能跟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有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人,他们找到了一个人觉得挻对自己的脾气,就呆在一起了吧。”然后我觉得不能我都说了就反过来问了一句:“如果是让你选择和一个人呆在一起工作,你是想选一个你喜欢的人,还是选一个能力挺好但是你不喜欢的人呢?”
问完我等了一会,儿子并没有回答我,过了一小会就又问我:“那他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主公呢?”我很快的就想到了怎么说,就回答说:“古人似乎也很喜欢游历天下,很多人都喜欢到处去走走看看,顺便打听哪里需要人才,那个主公适合自己。你看唐朝李白就几乎把中国都走遍了,那个徐庶也是周游过来帮了刘备,庞统也是,好像就诸葛亮是被人请了三次才出山的。而且古时候交通不方便,走出去再想走回来都是挺困难的,所以才有那么多想念兄弟亲人的诗词,你记得有哪些?”
儿子果然很快的就答出了两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点了点头然后给了他一个大拇指。之后还聊了一些诸葛亮给孙权写信帮他的侄子调动工作的内容校门已然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