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版商务周报》刊文“纸价开启ˋ末日模式ˊ,书价还不提一提?”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过书价这个问题,对于书价,比较极端的认识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用“工匠精神”做书的小群体,另一个是大多数的读者。前者认为我国的书价太低,书价无法客观反映出作者和其他人员付出的劳动,他们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书价有较大上浮空间;而后者则认为我国书价偏高,作为一种非必需商品,书价已经影响他们购买阅读的意愿。
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的矛盾很激烈,实际主要的问题还是我国图书定价制度混乱,市场更加混乱原因。
我们知道,图书是内容产品,和版式、装帧、用纸、印刷数量等众多印刷有关,但不应该脱离内容这个核心,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书的各种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出版的核心是对内容的打磨和提升,书的价值是体现在内容上的,书的价格不能脱离书的价值太远。
当然,对于一些以收藏为主的书不在讨论之列。
现在的图书市场没有最乱,只有更乱。某出版社出版的一些新书竟然以二折向书店供货,为价格乱象火上浇油,以销售行业垄断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几乎等同于印钱的出版社,竟然有十多亿的库存,这还不算每年已经报废的库存,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负责印制的老师,红着眼睛对我说过的话“我经常要加班,花社里的钱,让印刷厂将纸印成书,放到库房屯一会,再让纸厂拉走打纸浆,我这是作孽啊,我干得越多,罪孽越大,我压力真大啊!”
“近年来,频频有出版人发声探讨中国图书定价和新书限折等问题,再加上价格战愈演愈烈,“低至三折”“白菜价”等常成为图书销售的噱头。与狂飙突进的纸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北京开卷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书平均定价水平从 2012年的52.33元增长至72.78元,增幅约为39%。除2013年有所下降外,每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在纸价增长最疯狂的这段时间里,新书定价增幅相对缓慢。图书价格走高符合图书的经济属性,但无论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其他生活必需类商品相比,绝对值和相对增长幅度都仍然偏低。若保守估算,按照近期纸价10天提升10%的速度,再结合印制成本约占图书总成本20%-25%的占比计算,6月定价72.78元的图书,印制成本连续增长三个月约35元,图书总价该大于90元(粗略估算)。
照此看来,书价增长速度还真的跟不上纸价。”
文章报道比较客观,没有倾向性,但我个人认为书价不能再涨了。那么,纸价上涨怎么办?
纸价上涨就这么这么办:优选题、精内容、平书价、减印数、涨折扣、抑电商、扩渠道、打盗版、建社群、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