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De梦战友这篇《科普二则》,讲了两个“科普”,一个是关于含氟牙膏,一个是关于亲子关系。前者属于自然科学,后者属于社会科学,我权且这样划分吧,看完以后,文章有几个致命的问题:
1,没有中心思想
2,没有结尾
3,两个内容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而归根结底,在于第一个问题,科普带给我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您必须要思考的,这个就是文章的战略,看起来文章码了不少字,这样的文章在007也看的很多,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一篇没有主旨的文章,就往往会出现,内容的拼凑,不知道如何结尾,于是就没有结尾了。
了解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目的都是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可能会更经济,更高效,更丰富,更有品质,在身体和心灵上都获得一种改善,我认为这就是科普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知识,并且融于生命的原因。
谈到牙膏,我就想起来很早之前一个流传很广的误区,就是牙膏尾部有一个带颜色的小标记,有人说就是用来说明含氟程度的,后来就有人来辟谣了。还有许多关于食物相生相克的的误区,这些生活当中以讹传讹的小故事,如果你可以搜集一堆集体科普,也算是你文章的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至少让大家学会面对不置可否的传言的时候,保持一种头脑的冷静,而不是迷信。
至于第二种关于亲子关系的科普,我觉得有点牵强,这个里面包含的心理学成分比较少,经验成分比较多,既然是谈科普,那么我们就要拿出科学实证主义精神来,不是讲道理,而是要摆事实,尤其是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时候,没自然科学那么严谨直观的变化和数据来说,就需要大量的案例来说明问题了。这里也会存在很多人对于社会科学的误解,例如夫妻吵架多,孩子一定就自尊低,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一定容易早恋,或者仇恨那个抛弃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或者仇恨异性等等,这些谣传我觉得来科普一下,也很有价值。
所以,一旦您给自己文章确立了中心思想,您自然而然就会去选择素材,并且也知道带领读者要去什么终点,结尾自然也就有了,那就是相信科学,不要盲目和冲动,21世纪了,度娘很发达,凡事长个心眼,不要让自己的智商轻易被伪科学碾压,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等等,就像我以你的主题刚才所做的这些头脑风暴和思考一样。
文章有了趣味性和积极意义,而我们也借由写作这个过程增长了知识,变得更睿智。这是另一层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