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起起落落,一路漂泊在好几个城市里。虽说现在有了冰箱、空调、电风扇和各种花样的冷饮相伴,在我看来,这样的夏天却好像越来越单调,大家好像只是一味地在与炎热这个公敌作战,已经谈不上什么乐趣了。没有了漫天星辰、圆盘满月,不见萤光闪闪、烛光摇曳,更听不到知了叽喳、蛙声一片,夏天似乎也跟着时代的步伐而变得肤浅和狭隘了——变成只有皮肤能感觉到的概念了。
虽然时过境迁已经二十多年,童年的夏天在脑海中却一直清晰了然。夏天天亮得早,在我的印象中,爸妈经常在我们姐弟三个还没醒(据说是四点多一点)就起床,去稻田里割倒一小块田的水稻,到七八点钟回来,我们几个才睡眼惺忪地从竹床上爬起来,等妈妈做好饭,囫囵吃完,一大家一起去把水稻打落下来。那时候脱粒机少,爸妈他们都是用那种原始的方法把稻捆扛在肩上,往一个大大的四方形木斗里摔打,太阳毒辣辣的,晒得人身上像抹了辣椒水一样。动作还没开始,只见他们满脸蚕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到田里。那时弟弟小,只能坐在田埂上玩泥巴、抓青蛙,自娱自乐。我和姐姐两个正好给爸妈打下手,来回跑动着把田里一捆捆没脱粒的稻穗抱到爸妈手里。虽说热得不行,不过那时候我跟姐姐也倒是乐在其中,半天下来都不觉得累。
把稻谷打落下来之后,爸妈要背扛肩挑把谷子弄回家,这一路上的辛苦我也看在眼里。稻子割完还要赶牛犁田,用水车车水,插秧,锄禾,施肥,打药,像极了工厂生产线的各道工序。不过现在想想为了得到粮食要付出那么多汗水,倒是觉得不寒而栗。说实话,爸妈让我干的农活实在不多,担心我们累着,怕我们晒黑。我对农活印象最深的还要算是放牛。家里那头大水牛,冬天倒是给它吃稻草,夏天就全要人牵着去喂饱。村子附近又没有多少牛吃的草,只能牵到离村子比较远的山坡、田埂甚至是坟头去放。妈妈看出我对放牛情有独钟,也就不阻拦,只是让我戴上大大的草帽,穿上长袖衣服,同村里比我大两岁的有些聋的秋明一起骑上牛背出发。家里那头牛长着弯弯长长的角,脾性尤其不好,经常跟别的牛一见面就水火不容,斗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说来也奇怪,等我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再去看它都觉得胆战心惊,那个时候却敢一脚踩在它那长长的角上,跨上它的背,拍打几下,像骑马一样冲出去。或许很多人很难想象,在我们那样没有草场的地方,要让牛饱餐一顿,那得耗费大半天的时间。每天赶着吃得饱饱的牛回家经过村里,长辈们说上几句看似表扬其实是调侃的话,那种成就感比考试得了高分都要强很多。中间汗流浃背、被牛踩,甚至因为牛打架,缰绳把手勒破一层皮的痛,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童年的乐趣就是那么简单。
家里房前是一个青石板铺就的晒谷场,那前面栽种了一排水果树:两棵桃树,两棵桔树,三棵枣树。其中以一棵桃树最为硕大,六七月来临,树上结满的一串一串桃子成熟起来,靠近树梢的那些在太阳照射之后,红彤彤的,煞是惹人喜爱。村里人路过都会驻足仰视好一会儿。那时候,有人骑着自行车,载一个铺着棉絮,里面装满几分钱一根的冰棍走村串户的叫卖。有一个暑假,我和姐姐隔两天把树上的桃子打下来一些,以三分钱一斤的价钱卖给村里的孩子还有学校的同学,一个暑假下来,居然有二三十块钱的盈余,这还不包括从那里拿出来买了不少冰棍的钱。很多个年头,妈妈都让单独住在一边的奶奶来家里帮忙照看一下晒谷场,顺便也栏一下调皮的孩子来打桃子。说是让她拦着,真的有孩子来打桃子,她倒是慷慨得很:“就让他们打几个也没什么啊!”奶奶这个举动和她曾经在一个节日把姑姑们送给她的糕点发给陌生的孩子的故事一起,常常被晚辈们拿来当笑谈。
到了傍晚,太阳快落山了,一家人动手把谷子收起来,沾到手上身上的稻谷灰让身体痒得不行。这时,快乐的时候到了,我和姐姐就到家里后面那条大概十米宽的抽水渠里耍水。村里从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几乎都在那里,个个脱得精光,在水里拳打、脚踢、头撞、身扑,快乐异常。人太多,估计前前后后占据了几十米的水渠。人太多,水也浅,不太可能游得动泳,所以我到现在还是旱鸭子。一大群孩子在水里爬水、击水、泼水,到天渐渐黑下来,大家才各自散去。
接着,爸爸把家里的两张大竹床抬出来,擦洗干净,任由我们在上面翻滚,疯颠。我们家当时的条件还不错,差不多隔三差五就有西瓜吃,而且经常是我们姐弟几个一人半边瓜,用勺子挖着吃,吃完了把瓜皮扣在头上,在很村里很多同龄孩子看来,颇为神气。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种感觉确实过瘾。
乡下的晚饭吃得晚,吃完西瓜好一阵,爸爸才把饭桌搬出来,把竹床并起来当凳子,其乐融融地吃晚饭。吃完饭,家里拥有的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也要出来赏月了。村里附近几家人跟着声音就老老少少摇着蒲扇、扛着摇椅、板凳过来了。虽然只有一个台,电视剧情也很枯燥甚至是弱智,不过大家都是把最后一集看完了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边谈着剧情边搬凳子离开。那时家里只有一台到现在还在用的吊扇,所以,免不了有人要跟蒲扇多打交道。那时候我总觉得蒲扇扇出来的风比电风扇的风更凉快,而且还带着香味。在我的记忆里,常常是妈妈扇着扇着我们几个就睡着了。
不知不觉,这样的夏天已经溜走快三十年了,自从家里搬到县城,我漂到大城市,也就很少回那个老家,更没机会再感受那样的夏天了。现在呆在这样的大都市里,春天没有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夏天远离映日荷花、知了蝉鸣;秋天难寻果实累累、漫山红遍;冬天少了雪花飞舞、银装素裹。举目都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横竖皆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时间一长,人都觉得麻木了。在这样的间隙,在自己的脑海里“弹奏”一曲这样的夏天回响曲,缅怀一下童年纯正的夏天,多多少少也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点靓丽的色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