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关,离春节也越来越近,指日可待。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光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我们还在悠悠的岁月中游荡,它已经迫不及待落了我们好远。而我们却总是走走停停,回头去看看走过的路,身边的人,还有那些我们忘不掉的记忆。
小时候,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读书,过年,也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最开心快乐的日子。小时候过年,是掰着指头在算着,等啊、盼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都会在那一刻统统汇聚。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记得儿时吃完腊八粥,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而忙碌准备了。大人们把辛辛苦一年挣的钱开始购置年货。孩子的新衣、老人的新鞋,妈妈们都要早早地准备。他们从集市上或商店里买来布匹,比着大小来裁剪,然后伴着缝纫机吐吐的响声,一件件新衣就完成了。
父亲则开始杀猪杀鸡,准备过年期间的伙食。那时的条件和现在是无法相比的,一年之中,家里人也就吃那么有数的几次肉。过年期间的杀猪,就成为一件特别重要的事。那时的人们,为了过年有肉吃,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有一头猪或几只鸡,说白了就是为过年而准备的。
杀猪是一项隆重的事,养了一年的大肥猪,膘肥体壮。在杀猪的头一天,父亲就开始准备劈柴,刷锅还要请几个邻里乡亲帮忙。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起来支起大锅,添上水开始烧。然后帮忙的人陆续到来后,就开始抓圈里的猪。猪也知道自己命将休矣,便哼哼嗷嗷乱叫,祈求父亲能够放过它,可这也无法改变它的命运。父亲和帮忙的叔叔们,把猪按在地上,送它去了西天。
杀完后 ,大锅里的水也即将沸腾。大人们一起把猪抬进锅里,翻转的猪身。过一会捞出吊起来开始刮毛,然后是开膛破肚,直至把白白胖胖干干净净的猪劈成两半,一项年前重要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父亲则让母亲用刚杀好的猪肉炒几个菜,再买两瓶酒和大家一块吃饭喝酒,算是感谢。整个过程我们也帮不上忙,我和小伙伴们只能围在跟前看热闹,玩耍,然后等着吃肉。
那时的肉是那么的香,现在的人们无法吃到那么香的肉了。因为儿时自己家养的猪,没有喂现在人们所使用的所谓的饲料,喂的是自己家种的粮食和我们拔的猪草。
在过年的头四五天,母亲是最忙碌的,开始打扫卫生,扫房。然后开始发面,蒸枣馍,炸油饼,炸糖花,炸麻花,炸果子、炸丸子、炸馓子、等等,做各种样式,做法不同的面食,一次做很多,在过完春节的十天半个月里都还有。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就到了年三十。一大早起来,父亲扫完院子后,带着我就开始贴春联门神。我拿着对联和门神跟随着父亲,在每一个门上都贴上对联和门神。母亲在屋里剁着肉馅,准备包饺子。在吃饺子之前,父亲会带着我给你逝去的亲人们烧纸,也让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一个美好的春节。
噼里啪啦一阵急促的巨响,村子里每个角落都响起了鞭炮的声音。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吃饺子了。三十晚上熬一宿。母亲在吃完饺子之后,就把肉煮在了锅里。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嗑瓜子,吃肉,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期间父母会给我们一人几毛钱的压岁钱,我们如获至宝一样的高兴。直至谁都困的受不了了才去睡。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要穿新衣服。平时这个时间,是怎么也起不来的。我和父亲出去放完了大年初一早上的鞭炮,我还要把放过之后没有响的炮拾起来放在口袋里。约好小伙伴我们就出去挨家挨户的拜年。
每到一家见人就说,过年好。大人们就高高兴兴的,端着糖果牌让我们自己拿。一人抓一把之后,一溜烟的又去了另一家……最后比着谁口袋里的糖多,谁的糖好。然后一起玩着放炮时捡起来的,没有响的鞭炮。
70后人们记忆里的春节,一代人的记忆。人到了四十岁,咀嚼了事态的冷暖,感怀了岁月的无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那个时候,我们的物质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也许一年也买不了几件新衣,一个月可能也吃不上几次肉,但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想着法儿地让单调贫苦的生活变出花来。也许有时候,我们真正怀念的不是小时候的美食,而是那份自信与乐观,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