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数据结构期末考答辩以失败而告终,幸好老师手下留情了,想了好久,觉得自己当时特别混乱,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且又是小组中最后一个答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前面小伙伴的思想带偏,最后老师问我时一个是找不到切入点,一个是思维混乱,瞎绕了一堆绕出自己的弱点。我们可以用用户画像分析原理来看一个答辩失败的人特征如下:
1、答辩前的内容准备不充分,因为太想看到自己编出一个系统,所以花了很长时间一直在调试如何实现自己想法,而忘记注重细节部分,导致忽视了自己负责的部分的一些细节内容。也就是相当于我脱离了考试,把代码当做了实现想法的工具忽略了原理的准备,然而考试中答辩占重要的部分。
我想以后自己在做一些事时应该根据目的去准备好内容,总体才是最重要的,这次自己犯了一个错就是看到了编好代码实现想法的结果,而忽视了结果的结果是应对考试,我们可以看到光把一部分做好了,其他部分为零做好的这部分也会被拖累。以后遇到作品需要答辩的事时一定不要只去考虑作品的完美,每一个物品不用好的语言表述出来除了自己别人是不会知道的,何况我们这个还不够好,更需要语言的修饰。
2、答辩前的思路理的不清晰,自己在调代码时看到问题,解决了就完了,没有将它们整理一下,导致答辩时老师虽然问到了之前自己想的问题,但因为想不起来,调用了大脑中错误的信息而使得答辩出现明显的错误。
以后在要与人交流,介绍自己的东西时要根据自己做这个东西的过程理出一条思路,然后不断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发散出它的每个属性,就像一棵树一样种到自己脑子里,别人问是就不会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回答了,搞一个文不对题事后后悔。
3、在做作品过程中和合作伙伴的交流不充分,自己和小伙伴的思路没有完全统一,答辩时自己也因此出现了盲区。
以后在和小伙伴做作品时应该激励参与讨论,而不是闷头去做,对方如果闷头做的话自己可以主动去问去交流,而不是各做各的导致最后衔接不上,出麻烦,自己也思路不清晰,我想自己应该主动一点。
我想以后在答辩前避开上面那些特征自己就可以很好的应付老师的问题,当然和答辩相似流程的事情也如此。
在编代码的过程中,我只在意宏观而是忽略了一个总体是由每个细节构成的,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自己的原因,在赌气做事,最后自己的没做好,总的也没做好,导致了惨重的后果。